茼蒿浇水有“门道”,浇对是宝,浇错是草!老农三句话点透关键!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21:08 1

摘要:老家种菜的老把式常说:“茼蒿生长快不快,全看水咋带。”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同样是种茼蒿,有人种出来的茼蒿青翠欲滴,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有人种的却是黄叶烂根,卖相全无。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一个“水”字上。

老家种菜的老把式常说:“茼蒿生长快不快,全看水咋带。”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同样是种茼蒿,有人种出来的茼蒿青翠欲滴,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有人种的却是黄叶烂根,卖相全无。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一个“水”字上。

第一句话:苗期水少不得,多不得

茼蒿从幼苗出土起,浇水这门功课就得开始了。幼苗期的茼蒿,浇水要格外细心——保持土壤湿润,为幼苗提供充足的需水量。

但切记,此时的水是“润物细无声”,而非“大水漫灌”。

有经验的农人都知道,幼苗期的茼蒿浇水要“轻”。啥叫“轻”?就是水量小、水势缓。三叶期前,浇水量一定要轻,然后才能慢慢加大。

早春播种的茼蒿,幼苗出土后还要适当控制水分,这是为了防猝倒病的发生。

你要是手一抖浇多了水,幼苗很可能就会出现烂根、死棵的现象。这就像喂养刚出生的婴儿,得少量多次,细心观察。

第二句话:生长期水要跟上,但不能盲目

等茼蒿长到8-10片真叶时,它就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这时候,茼蒿的需水量大增,水肥管理必须跟上。

但“跟上”不等于“滥灌”,老农的经验是——看天、看地、看苗情。

土壤表层发白、手捏成团不散就该浇水了,而且要浇透。但如果遇到土壤黏重或阴雨天,你还固守“三天浇一次”的规矩,那就离烂根不远了。

生长期的中后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切记,茼蒿喜湿润却怕涝。浇水量要以浇透不干裂为宜。

特别是大棚种植的茼蒿,控制浇水频率更为重要,要避免湿度过高。

第三句话:采收前后水要巧安排

临近采收,浇水更是考验功力。采收前7天左右要停止浇水,这样能让叶片积累更多干物质,提升脆嫩度。

但你要是在此之前,也就是植株生长中后期,没有保持土壤湿润,那等到采收时,茼蒿就会又老又柴,口感全无。

对于能多次采收的茼蒿,每次采完后要及时追肥浇水。这样能促进侧芽萌发,隔20-25天就能再收一茬,总产量比单茬种植能提高40%。

老农的浇水秘诀

老农们还有个小窍门:浇水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特别是夏季,切不可在中午高温时浇水。

有条件的话,建议采用滴灌或喷雾的方式,这样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不会造成积水。

记住,茼蒿在生长期中不能缺水,但最怕田间积水。这就像做人,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

浇水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种菜人与土地打交道的智慧。把这些浇水门道掌握了,你种的茼蒿自然青翠欲滴,上市就能卖个好价钱!

种菜如育人,用心观察,耐心对待,土地从不辜负勤劳的人。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