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1 月 10 日晚,一则重磅消息搅动中国餐饮市场。资产管理机构 CPE 源峰宣布与全球快餐巨头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成立合资企业 “汉堡王中国”。
2025 年 11 月 10 日晚,一则重磅消息搅动中国餐饮市场。资产管理机构 CPE 源峰宣布与全球快餐巨头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成立合资企业 “汉堡王中国”。
CPE 源峰将注入 3.5 亿美元(约合 25 亿元人民币)初始资金,拿下汉堡王中国 83% 的股权,而品牌方 RBI 集团仅保留 17% 股权。
这笔交易不仅意味着汉堡王中国迎来新主人,更揭开了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新篇章。就在该消息公布前 6 天,星巴克刚宣布将中国业务多数股权出售给博裕投资。
两大国际餐饮巨头接连 “牵手” 中国资本,背后是怎样的市场逻辑?汉堡王中国半年关店 170 家的困境能否被逆转?4000 家门店的十年目标又能否实现?
2025 年 11 月 10 日晚间,CPE 源峰与 RBI 集团共同官宣战略合作细节,这场涉及全球知名快餐品牌的股权重组正式浮出水面。
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全新合资企业 “汉堡王中国”,CPE 源峰将一次性注入 3.5 亿美元初始资金。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餐厅门店扩张、市场营销推广、菜单创新研发以及运营能力提升。
股权分配上,CPE 源峰将持有汉堡王中国约 83% 的绝对控股权,RBI 集团作为品牌持有方保留约 17% 股权。
同时,汉堡王中国旗下全资关联企业将签署一份为期 20 年的主开发协议,获得在中国市场独家开发汉堡王品牌的权利。
这意味着未来 20 年,CPE 源峰将主导汉堡王在中国的全部业务布局,从门店选址到产品研发都拥有最高话语权。
RBI 集团则退居幕后,继续提供品牌授权和全球资源支持。
CPE 源峰董事总经理毛卫表示,此次投资彰显了对汉堡王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将依托本土洞察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特色火烤汉堡。
RBI 首席执行官 Joshua Kobza 也认可中国市场的长期吸引力,认为与 CPE 源峰的合作能充分释放业务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笔交易并非一蹴而就。交易预计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具体时间将根据监管审批程序进展而定。
从交易规模来看,3.5 亿美元的初始注资在餐饮行业并购中实属大额。结合此前 RBI 集团 2025 年 2 月以来注入的 1 亿美元,短短 9 个月内汉堡王中国已获得超过 4.5 亿美元资金支持。
2025 年是汉堡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 20 个年头,但这家全球快餐巨头的中国之旅并非一帆风顺。
时间回到 2005 年,汉堡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最初采用直营模式拓展门店。2012 年,汉堡王改变策略,将中国市场的运营权全权交给全球最大特许经营商 TFI(TAB Food Investments)。
在 TFI 的运营下,汉堡王中国的门店数量逐步增长,但也暴露出本土化不足、运营效率偏低等问题。2024 年底,汉堡王中国门店总数达到 1474 家,年服务消费者近 1.5 亿人次。
转折发生在 2025 年 2 月,RBI 集团突然收回 TFI 的特许经营权,全资控股汉堡王中国。这一变动被业内解读为 RBI 对中国市场战略的重大调整
随后 RBI 迅速注入超过 1 亿美元资金,并加速本土化进程。
为了强化管理团队,汉堡王中国引入 4 位在中国餐饮界深耕多年的高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首席运营官范军。
公开信息显示,范军在百胜中国累计工作超 30 年,曾在肯德基、必胜客两大品牌担任多个高级领导职务,拥有丰富的连锁餐饮运营经验。
尽管 RBI 动作频频,但汉堡王中国的经营压力并未立刻缓解。截至 2025 年 11 月,其门店总数降至约 1300 家,较 2024 年底的 1474 家减少 170 多家,半年多时间关店比例超过 11%。
门店收缩的背后,是中国快餐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方面,肯德基、麦当劳等老牌对手持续深耕下沉市场;
另一方面,蜜雪冰城、华莱士等本土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快速扩张,挤压了汉堡王的市场空间。
不过从全球业绩来看,汉堡王品牌仍保持稳健增长。根据 RBI 集团美国当地时间 10 月 30 日公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营收 24.49 亿美元
同比增长 6.9%;规模净利润 3.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均高于市场预期。其中,汉堡王系列销售额 2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
全球业务的良好势头,为汉堡王中国的转型提供了基础。而此次与 CPE 源峰的合作,被视为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
拿下汉堡王中国 83% 股权的 CPE 源峰,并非餐饮行业的 “门外汉”,而是一家在消费服务领域布局多年的资本巨头。
公开信息显示,CPE 源峰成立于 2008 年,是一家立足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资产管理机构。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超过 1500 亿元
获得海内外 200 多家机构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核心团队过去十余年已投资超过 300 家企业。
从投资策略来看,CPE 源峰始终聚焦具备 “长坡厚雪” 特征的压舱石赛道,消费服务领域是其重点布局方向。
自创立以来,该机构在消费服务领域的累计投资金额约 100 亿元,打造了一批知名企业矩阵。
其投资案例涵盖多个消费细分领域:奶茶界龙头蜜雪冰城、眼科医疗连锁爱尔眼科、高端珠宝品牌老铺黄金、潮玩巨头泡泡玛特,还有美丽田园、雍禾植发、丝域养发等连锁服务品牌。
这些投资案例显示,CPE 源峰擅长挖掘连锁消费品牌的增长潜力,并且在投后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对于被投企业,CPE 源峰通常会从产品升级、品牌营销、渠道拓展、数字化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赋能。
此次投资汉堡王中国,正是 CPE 源峰在连锁餐饮赛道的重要布局。根据规划,CPE 源峰将为汉堡王中国提供全方面支持
包括线下门店拓展、线上渠道重构、数字化体系建设及财务优化等关键运营环节。
业内分析认为,CPE 源峰的本土资源和运营经验,与汉堡王的品牌优势、全球规模形成互补。这种 “资本 + 品牌” 的组合,有望解决汉堡王中国此前在本土化运营中遇到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CPE 源峰在投资中注重 “形” 与 “势” 的结合。其团队认为,“形” 是长坡厚雪的大赛道,“势” 是赛道起飞的拐点。
而当前中国快餐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正为汉堡王中国提供了这样的发展拐点。
汉堡王中国的股权变动,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其官宣合作的 6 天前,另一家国际餐饮巨头也完成了中国业务的资本调整。
2025 年 11 月 4 日,星巴克宣布将中国零售业务的多数股权出售给博裕投资。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
博裕投资将持有至多 60% 的股份,星巴克保留 40% 股权,并继续拥有品牌和知识产权。
此次交易中,博裕集团将按约 40 亿美元的企业价值(不计现金与债务)收购股份,交易规模远超汉堡王中国的 3.5 亿美元初始注资。
两大国际餐饮巨头接连 “牵手” 中国资本,标志着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进入新阶段。此前,麦当劳中国也曾引入中信资本等本土投资者,通过股权合作提升本土化运营效率。
从行业背景来看,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本土餐饮品牌快速崛起,
在产品创新、渠道布局、营销方式等方面更贴近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对品牌的本土化适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品牌优势和全球运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引入本土资本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
更能借助投资方的本土资源和行业洞察,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拓展下沉市场。
从汉堡王和星巴克的交易结构来看,外资品牌仍保留核心品牌所有权和知识产权,确保品牌调性的一致性。而本土资本则获得运营主导权,能够更灵活地根据中国市场特点调整经营策略。
这种 “品牌授权 + 本土运营” 的模式,正在成为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主流合作方式。对于投资方而言,借助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和成熟的商业模式
能够快速切入高端餐饮赛道,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将有更多外资餐饮品牌选择与本土资本合作。而对于汉堡王中国来说
4000 家门店的十年目标虽然充满挑战,但在 CPE 源峰的资本加持和运营赋能下,其本土化转型值得期待。
不过,快餐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汉堡王中国需要在产品创新、价格策略、门店体验等方面持续优化,才能在肯德基、麦当劳等老牌对手和本土新兴品牌的夹击下实现突围。
从时间线来看,2026 年第一季度交易完成后,汉堡王中国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接下来的 10 年
能否实现从 1250 家到 4000 家门店的跨越,不仅考验 CPE 源峰的资本运作能力,更取决于其本土化运营的实际效果。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资本变动可能带来更贴合中国口味的菜单、更便捷的门店布局和更优质的消费体验。
而对于整个餐饮行业来说,外资品牌与本土资本的深度合作,或将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重构,催生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