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蒙协作|做强优势“土”特产,擦亮“原味”金招牌
导语:2010年至今,从对口帮扶,到扶贫协作,再到区域协作,北京市先后选派包括不同街镇在内的八批干部和医疗教育等领人才,赴乌兰察布市开展挂职帮扶工作,助力京蒙协作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牢牢把握京蒙消费帮扶政策机遇,持续发展壮大“麦菜薯、牛羊乳”六大优势产业,围绕建设面向首都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北京“菜篮子”基地,深入开展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行动,让来自草原的绿色有机食材成为首都乃至全国人民餐桌首选。
绿品赋能强品牌建设
乌兰察布市立足资源禀赋,围绕“麦菜薯 牛羊乳”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夯实品牌基础、扩大品牌规模、强化品牌宣传、拓宽品牌销路为抓手,以“乌兰察布马铃薯”、“乌兰察布燕麦”、“乌兰察布酸奶”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为发展核心,“卓资熏鸡”、“丰镇月饼”等11个“一县一品”区域公用品牌及各企业品牌为建设基础的品牌体系,以“原滋、原香、原生态”为核心价值,打造了“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了《“原味乌兰察布”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等制度和措施,夯实品牌建设基础、规范品牌管理。目前,“原味乌兰察布”品牌价值达到201.92亿元,“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价值达到182.33亿元,“乌兰察布燕麦”品牌价值达到102.85亿元。2022年“乌兰察布马铃薯”、2024年“乌兰察布燕麦”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原味乌兰察布”品牌授权企业达到135家,产品达到500余种。“原味乌兰察布”品牌体验店12家,冠名店17家,品牌集群、合力优势凸显。
“菜篮”严选建环京基地
按照“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加快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环京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兴和县充分挖掘气候资源和产业优势,引导蔬菜种植大户或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强对净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全力打造“三个核心区”,持续推动蔬菜产业绿色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多亩,主要种植菠菜、芹菜、葱头、白萝卜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产量达40万吨,产值达4.8亿元,每年约有8.83万吨蔬菜销往北京市场。兴和县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以现代化新型温室建设和先进的种植育苗技术为基础,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系统,集数字孪生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以及其他农业平台于一体,大力推广新科技成果应用,以绿色发展产业化助力兴和县打造“绿色农产品进京”重要基地。同时,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订单农业”模式,通过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民租赁大棚种植果蔬,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果蔬可达200万公斤,将带动300名村民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把“绿色农产品进京”的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得益于京蒙协作机制,兴和县已精准对接“中粮集团”“北京首农”“北菜集团”等央、国企推动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项目,还对接了“京东”“千喜鹤”等企业,实施品牌打造推广和预制菜加工配送项目,变鲜菜为净菜、变农产品为菜制品,构建起面向首都的“净菜工厂”和“中央厨房”。
“领鲜”直发 拓产销渠道
打通物流“最前一公里”。乌兰察布特产店(北京)在北京房山配套设有800平方米的乌兰察布中转仓,实现客户下单次日达,支持食堂集中配送和一件代发功能,同时,为乌兰察布生产企业在京销售提供支持,可免费入驻使用。目前已入驻龙山湾、阿斯尔、芽代营等40多家生产企业,400多种产品,有效降低企业物流存储成本超过500万元。2023年,京东物流万益云仓在乌兰察布落成。京东云仓包含恒温库、常温库两个仓储库,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商品入驻京东云仓后,系统会直接与京东等平台店铺对接,客户一下单,订单会直接传送到系统,仓库自动打包发货,有效改善当地农特产品销售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助力农特产品顺畅“走出去”。目前,云仓已入驻12个本土品牌,上百种商品,每天的发货量在15000单左右。
拓宽销售渠道。以“三专”平台为基础,全力做好全市特色农畜产品产、供、销全链条服务;以集采推介活动为载体,举办“绿品出区·深圳有约”乌兰察布市主题日活动,与对口区联合举办“望京小街超级 V-5th 嘉年华”“醒春元气大会”等30余场形式多样的农特产品展销展卖活动。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合作社,在产品加工、仓储、交通运输等环节给予补贴。今年以来,各旗县依托“原味乌兰察布”品牌,积极参加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自治区农牧厅举办的集采推介活动2场。同时,加强“线上”销售力度,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拓展“直播+短视频+带货”模式,运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推出乌兰察布产品,大力拓展线上销售空间。“薯都薯”“薯小皇”“宏福柿”“后旗红”“草原参”品牌产品已畅销北京地区及全国各地。2025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累计销售45.18亿元。
【结语】
乌兰察布市将深入落实农业农村部协作帮扶促消费、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部署和“三个专项”工作,发挥好农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京蒙协作“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持续擦亮“原味乌兰察布”金字招牌,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市优质农畜产品“入湾出海”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最大程度地推动农牧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牧民增收入。
【关于京蒙协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与乌兰察布对口帮扶合作便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至今,从对口帮扶,到扶贫协作,再到区域协作,北京市先后选派了包括街镇在内的共八批优秀干部和上千名医疗教育等领域优秀人才近2000余人次,赴乌兰察布市开展挂职帮扶工作。挂职干部和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桥梁纽带作用,聚焦聚力东西部协作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帮助提升产业造血功能、构筑脱贫攻坚智力支撑、推动京蒙项目加快建设等,已成为推动乌兰察布市乡村振兴、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撰文——
王楷博,乌兰察布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牧局副局长、北京市第八批援蒙挂职乌兰察布团队领队、平谷区政务数据局原局长。
来源:美食大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