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不管是政策文件还是行业峰会,“低空经济”都是绕不开的热词,有人说它是未来十年最大的风口,也有人听得云里雾里:到底啥是低空经济?是不是只有航空公司、科技巨头才能入局?其实根本没那么玄乎,2025年的低空经济早就不是概念,而是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落地生意”—
现在不管是政策文件还是行业峰会,“低空经济”都是绕不开的热词,有人说它是未来十年最大的风口,也有人听得云里雾里:到底啥是低空经济?是不是只有航空公司、科技巨头才能入局?其实根本没那么玄乎,2025年的低空经济早就不是概念,而是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落地生意”——小到外卖配送、农业打药,大到跨城出行、应急救援,普通人都能找到参与机会。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告诉你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现在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应用,还有普通人能抓住的机遇。
先把核心说透:低空经济不是“随便在天上飞”,而是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这些装备,做运输、服务、作业等正经事,形成的完整产业生态。简单理解就是“把地面的部分生意搬到天上”,但比地面更高效、更灵活,还能解决很多地面解决不了的问题。2025年这股风之所以刮得这么猛,核心是政策、技术、需求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了:全国已经有重庆、安徽、深圳等多个省市出台扶持政策,重庆更是唯一省域全覆盖的试点;无人机、eVTOL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降了下来;而城市拥堵、山区物流难、农业效率低等问题,刚好需要低空服务来解决。
可能有人觉得低空经济离自己远,其实2025年你身边早就有了不少落地场景,先说说最贴近生活的四个领域:
第一个是“空中出行”,跨城通勤再也不用堵在路上。以前觉得打“飞的”是科幻片里的场景,现在已经变成现实。2024年峰飞航空的eVTOL就开通了深圳到珠海的跨海航线,地面开车要2.5到3小时,空中飞只要20分钟,相当于把跨城通勤变成了“一杯咖啡的时间”。2025年上海更厉害,开通了从浦东飞行基地直达养云安缦酒店的航线,以后去机场赶飞机、去郊区度假,都能选“空中直达”,不用绕路也不用堵车。这种eVTOL不是直升机,体积小、噪音低,能在屋顶停机坪或小型空地起降,以后小区附近、商圈旁边可能都会建停机点,出门打“飞的”会像打网约车一样方便。
第二个是“低空物流”,快递、外卖都能“飞着送”。现在城市里高峰期堵车,外卖、生鲜配送经常超时;山区、海岛交通不便,快递可能要走好几天。低空物流正好解决这个痛点。2025年杭州已经试行了“低空+高铁”的跨城联运,从浙江省血液中心送快件到绍兴只要1小时,到台州也才2小时,比纯地面运输快了一半多。武汉更猛,开通了10条低空物流航线,专门送海鲜、鲜切花、医药品这些怕耽误的东西,22个智能停机坪覆盖三镇核心区域,形成了完整的运营体系。就连乡镇都能享受到福利,郑州已经开通了从物流仓到乡镇网点的无人机快递航线,以后农村买东西,再也不用等好几天。
第三个是“行业作业”,帮农民、企业提高效率还省钱。这方面无人机已经是“老玩家”了,尤其是农业领域。以前农民给25万亩玉米打药,靠人工要忙好几天,现在用11架无人机加3架直升机,很快就能完成,还能精准控制药量,既省钱又环保。重庆彭水的稻农更聪明,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能监测水稻的营养状况,再精准喷洒肥料,带动15万亩水稻增产。除了农业,工业领域也在用:大疆无人机在内蒙古的沙漠光伏基地做巡检,原本人工要18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无人机几天就搞定了,还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青海还用无人机监测河湖,代替以前的人工巡逻,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效率提高了不少。
第四个是“民生服务”,应急救援、文旅观光都能用。遇到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地面救援可能进不去,无人机就能派上大用场:可以快速勘察现场、运送急救药品,还能给被困人员定位。在文旅方面,现在很多景区都推出了“空中游览”项目,坐着小型通航飞机或无人机观光车,能看到地面看不到的风景。2025年武汉开通的汉阳至仙岛湖低空航线,就是专门的观光航线,既丰富了旅游体验,也给景区带来了新的收入。
说完应用,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这波机遇普通人能怎么参与?不是让你去造无人机、开航空公司,而是从配套服务、细分领域入手,门槛不高还能快速落地:
比如做“低空后勤服务”。现在无人机、eVTOL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停机坪、充电点,还有维修保养服务。你可以在小区、商圈附近申请建设小型智能停机坪,提供充电、停放服务,按次收费;也可以学习无人机维修技术,给物流企业、农业合作社做售后,现在这方面的人才很紧缺,收入也不低。深圳已经成立了7.6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专门扶持这类配套企业,有政策支持门槛会更低。
再比如做“细分场景运营”。如果你在农村,可以买一架植保无人机,给周边农户提供打药、播种、作物监测服务,按亩收费,一台无人机一年能服务上千亩地,净利润能有十几万。如果你在城市,可以和外卖平台、生鲜超市合作,承接本地的低空配送业务,尤其是同城急送、生鲜配送,需求大还稳定。2025年余杭已经开通了商圈到乡村的外卖航线,说明这个市场已经成熟,普通人只要合规运营就能入局。
还有“技术配套服务”。低空经济离不开定位、调度、通信技术,如果你懂编程,可以开发无人机调度小程序,帮小企业管理飞行任务;如果擅长短视频,可以做无人机航拍、空中直播服务,现在很多景区、企业都需要这类宣传素材,市场缺口很大。
当然,想做低空经济也得注意合规,不能随便飞。2025年国家对低空空域的管理已经越来越规范,无人机要实名登记,飞行要申请空域,商业运营需要取得相关资质。不过现在政策越来越友好,很多地方都简化了审批流程,还提供免费的资质培训,只要按规矩来,合规成本并不高。
为什么说低空经济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机遇?看数据就知道:深圳2025年前三季度低空经济增加值已经达到253.91亿元,同比增长30.4%;安徽更是定下目标,2030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要突破1000亿元。从全球来看,亚马逊已经在美国推出无人机送货服务,中国的eVTOL也卖到了中东、非洲,卢旺达的医疗配送网络都在用中国的无人机,国际市场空间更大。这意味着这个产业不是短期炒作,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就像十年前的互联网、五年前的新能源,现在入局正是时候。
可能有人会担心“技术不成熟”“风险高”,但任何新兴产业都是从试错中发展起来的。2025年的低空装备已经经过了大量实测,eVTOL的安全标准达到了民航级别,无人机配送的事故率比地面运输还低。而且政策一直在保驾护航,不仅有补贴、基金支持,还在不断完善监管体系,让产业能健康发展。
总结下来,低空经济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概念,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普通人能参与的“新赛道”。它的核心逻辑是“效率提升”和“需求满足”,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定位,都能分到一杯羹。2025年是低空经济爆发的元年,政策红利、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都处于最佳状态,未来十年这个产业只会越来越大,覆盖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
最后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如果打“飞的”的价格和网约车差不多,你会选择空中出行吗?对于普通人参与低空经济,你觉得哪个方向最靠谱?你还能想到哪些低空经济的新场景?
来源:清风拂绿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