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市通过“问需于民、科月技赋能、资源整合”的创新路径,让一个个承载城市记忆的老旧小区实现“逆龄生长”,从管网更新到绿化提升,从智慧赋能到文化拓展,用“微改造”撬动“大民生”。
直播日照11月15日讯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市通过“问需于民、科月技赋能、资源整合”的创新路径,让一个个承载城市记忆的老旧小区实现“逆龄生长”,从管网更新到绿化提升,从智慧赋能到文化拓展,用“微改造”撬动“大民生”。
在五莲县三中小区内,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整宽阔,智能充电棚整齐排列,崭新的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让小区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路面坑洼、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
五莲县三中小区居民 杜光月:这么一改造,比原先高档了很多,没想到这个小区能变这么好。
三中小区,共有260多户居民。改造开始之前,五莲县住建部门通过日照“改造便民小程序”和“马扎议事会”倾听居民心声。
五莲县住建局物业科 刘汉君:我们从济南请了一个设计师,对小区的布局,还有使用功能,根据业主实际需求,重新做了规划布局,重新打造小区的广场,增设了体育健身器材,还有儿童游乐设施,重新喷涂了文化墙。
同样焕发新生的还有五莲县工业学校小区,这个建成于1995到1998年的小区曾因地面破损、设施老化,让居民倍感困扰。
五莲县工业学校小区居民 韩立祥:原先一进来就看着破破烂烂的,地面也不好,出去一趟,回来这个路面不好走,骑着车子,开着车就更别说了,也没法走。
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设计、后施工”原则,工业学校小区改造过程中,又用彩色混凝土铺设广场,融入海洋文化元素,增加健身设施和照明设备,入口处创新设置的齿轮形雕塑进一步呼应了小区的校园特色。
五莲县住建局物业科 刘汉君:我们把业主的需求进行融合,设计出一个比较符合业主需求的方案,让老百姓满意。
五莲县工业学校小区居民 韩立祥:这个地面一整理,又安上这些小灯,晚上出来,这个灯很亮,楼后还有大灯,住着很舒服。
两个小区的成功改造,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房屋主体结构和配套设施完善,按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类施策,累计改造400多个小区,惠及居民6万余人。
日照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科 张强: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一个是逐年确定重点改造计划,根据群众意愿及项目的情况确定项目。第二个方面,我们就是注重项目的品质提升。第三个方面,对改造完成后的小区,通过改造加物业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既要“好看”又要“好住”,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建设过程中,层层把关材料筛选,严格保障工程质量。
五莲县洪凝街道办事处社区办主任 古青光:我们老旧小区改造所用到的材料,我们都层层把关,严格筛选。我们有建设单位、设计方、监理方还有主管部门这几方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小区改造得越来越完善、越完美。
如今,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已形成“政府 + 市场 + 居民”的可持续路径,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引导居民出资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同时推广“改造 + 物业”模式,正积极探索专业化物业服务、社区托管等长效管理机制。
日照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科 张强:小区是居民生活的空间,人民城市人民建。我们考虑下一步,一方面是加强资金保障,加大改造的力度和范围。第二个方面就是进一步把改造的范围和项目拓展。第三方面就是加强长效机制的管理,对改造完成的小区进一步地优化它的服务,链接更多的资源进入小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记者:陈常艳 贾中根 裴斐)
来源:直播日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