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 皇位像抢凳,音乐一停就见血 别的王朝争位还披件“嫡长”外衣,蒙古人干脆把规则扔进草原。1259蒙哥猝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南北开打,四大汗国从此各过各;后面干脆不装了,1323年铁失带刀进寝帐,英宗人头落地,史称“南坡之变”。11个皇帝里6个是“半路杀出来”
“不到百年,从马背到棺材”,元朝这口棺材,是自个儿钉的。
① 皇位像抢凳,音乐一停就见血 别的王朝争位还披件“嫡长”外衣,蒙古人干脆把规则扔进草原。1259蒙哥猝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南北开打,四大汗国从此各过各;后面干脆不装了,1323年铁失带刀进寝帐,英宗人头落地,史称“南坡之变”。11个皇帝里6个是“半路杀出来”,平均10年一次宫变,中央威信被当羊毛薅秃了。最骚的操作:每次新君上台先大赏诸王,黄金像水一样流进宗亲口袋,国库空了,民心也散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谁管黄河发大水”。
② 省里坐的是“监工”,不是“父母官” 行省听着现代,其实就是“战区军管”。达鲁花赤(蒙古监官)坐在汉人知府头顶,收税、判案、调兵一手抓,公文得先盖蒙文印,汉官签字只能算“副署”。1314-1320黄河连旱七年,饿殍塞道,朝廷却忙着把赈灾粮折成“市舶银”去修上都行宫。地方官想开仓?先等大都回文,信使往返三千里,灾民早啃完树皮。90%的一把手是蒙古色目人,不识稼穑、不会汉语,把“劝农书”念成“劝杀书”,能管好才怪。
③ 纸币变“墙纸”,工资日结成“时薪” 中统钞初发时一贯兑银一两,风光了不到20年;到至正年间,印钞机通宵达旦,考古队挖出一张“壹佰贯”,背面竟盖14个“至正印造”章——相当于同一张纸连续加印14次,币值直接归零。朝廷耍赖:旧钞折价回收,新钞再逼百姓买。江南做买卖的小老板,早上扛两袋钞去换米,傍晚只能拎回一斗,干脆把纸币糊墙,比年画还花。通胀爆表,工资日结都不够买柴,城里出现“代拎水”兼职:帮人挑一担水收30文,当天结清,省得明天又贬值。
④ 四等人制,把最会读书的一伙逼成反贼 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法律写在脸上:汉人杀蒙古人偿命,蒙古杀汉人罚银;科举停了36年,恢复后每次只取70人,比宋朝一个州的名额还少。江南士子憋得冒烟,只好给盐贩子当家教,私下写“吊蒙古文”泄愤。朱元璋当年就是给红巾军写“扶汉”檄文的落魄秀才之一。1352年江西乡试,考场外贴小纸条:“胡人无百年之运,爷等你翻车”,监考官不敢撕,怕激起众怒——知识分子彻底站对面,元朝还剩几口气?
⑤ 蒙古铁骑,最后连马都喂不起 草原汉子进了城,十年功夫就“脂肪肝+痛风”。14世纪中叶,大都侍卫亲军空额4成,名册上5000人,点卯时敲锣才凑出2000,剩下全是“吃空饷”的鬼兵。更离谱:战马被拿去拉盐车,一匹匹累成“骆驼背”。1354年朱元璋在巢湖练水师,元朝才想起造船,砍了南京故宫的楠木当龙骨,结果船没下水,木匠先被克扣工钱,连夜把图纸卖给张士诚。长江一战,元军连帆绳都系不牢,被朱元璋火船一冲,全军跳江“冬泳”,直接送掉东南。
⑥ 文化隔着一条“翻译官”的命 忽必烈让太子学汉语,太子反问:“学了能射鹰吗?”一句话噎死帝师。后面干脆摆烂:圣旨先写蒙文,再硬译汉文,语法倒装,百官听得云里雾里。1337年河南行省收到中央公文:“打捕户教买马者,价钱省里应付”,地方官研究半天——到底是“买马的钱由省里出”,还是“省里要买马,让打捕户出钱”?吵了半个月,错过春耕。汉人士大夫一看:连话都说不利索,还想管中华?于是集体“非暴力不合作”,宁可去给寺庙抄经,也不给官府写奏章。
⑦ 死循环里,没人踩刹车 皇位乱→赏钱补窟窿→印钞→通胀→加税→民变→再赏兵镇压→再印钞……一圈比一圈快。黄河泛滥、红巾起义、海寇登岸,全是同时爆,朝廷却还在内斗:太子派和皇后派各拉一批宗王,在南京和北京之间来回跑,跑一路抢一路。1368年徐达兵临大都,元顺帝连夜开建德门,跑回上都,临走还不忘把库银熔成马鞍,怕路上颠得屁股疼。百年不到,从“打到多瑙河”到“骑马拉银”,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连对手都替他们尴尬。
后记 回头看,元朝不是被朱元璋一拳KO,是自个儿把血条磨到1%,老朱只是补了最后一刀。制度拉胯、经济自爆、文化互呛、军队躺平,四个debuff叠满,神仙也救不了。最该警醒的是:歧视分等级、把读书路堵死、让货币变废纸,这三件套谁再玩一遍,谁就提前给自己烧纸。
来源:优雅糯米90r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