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浇冻水晚播小麦冬春季还要注意啥?施肥镇压防病虫一个不能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5 19:08 1

摘要:近期,受秋播期间连阴雨影响,多地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了10-15天,导致冬前有效积温不足,麦苗生长缓慢,苗情复杂偏弱。

近期,受秋播期间连阴雨影响,多地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了10-15天,导致冬前有效积温不足,麦苗生长缓慢,苗情复杂偏弱。

农业专家提醒,仅浇冻水远不能满足晚播小麦的需求,施肥、镇压和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措施跟上,才能确保晚播小麦安全越冬,实现弱苗转壮。

晚播现状:苗情复杂,管理迫在眉睫

“今年我省沿淮淮北主产区小麦主播期普遍较常年推迟15天左右。”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指出。

由于土壤过湿、播种偏晚,冬前有效积温少,麦苗生长缓慢,难以形成壮苗条件。

据田间调查,越冬前小麦平均主茎叶龄仅3~5叶,较常年偏少2~3叶,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一根针”或“土里捂”的现象。

湖北省农业部门的观察同样证实了这一情况,晚播小麦面积比例增大,增加了晚播麦因冬前积温不足造成分蘖少的弱苗风险。

精准施肥:晚播小麦的“营养餐”

对晚播小麦来说,科学施肥是关键。不同苗情,施肥策略也大不相同。

对于越冬前有1~2个分蘖的田块,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亩追施16~20公斤高氮复合肥,促根保蘖。

而对只有2~3叶的弱苗,要早追提苗肥,在小麦3叶期前后,趁雨亩追施尿素5~8公斤或10~16公斤高氮复合肥。

最让人头疼的“一根针”或“土里捂”田块,要采取 “春肥冬施” 的策略,为晚播麦田春季早发储备充足的养分。

专家建议,亩追施尿素8~10公斤或15~20公斤高氮复合肥,同时增施磷酸二铵3~5公斤和氨基酸、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

镇压保墒:控旺促壮的“巧手段”

镇压是小麦冬季管理中的重要技术措施,能压实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

但镇压不是简单用磙子一压了事,必须掌握科学原则:“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压虚不压实”。

对早播、叶龄已达4-5片叶的小麦,应及时控旺,推荐采取镇压控旺方式。

此法既可压实土壤裂隙增温保墒预防冻害,也可抑制地上部分徒长。

而晚播弱苗则不宜重压,以免伤苗,可根据苗情适当轻压或不压。

病虫草害:冬春防治要“精准早”

由于晚播小麦苗小苗弱,抵抗病虫害能力差,冬春防治尤为重要。

农业专家建议,稻茬麦可抓住当前晴好天气,在播种时开展封闭除草。

旱茬麦则要调整冬前化除时间,在小麦叶龄4叶1心、杂草1~2叶期,选择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化学除草。

“化除一定要看草选药或在农技员指导下用药。”湖北省农技人员强调。

对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对阔叶杂草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等。

同时要做好麦蜘蛛、地下害虫等防治,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开沟降渍:麦田的“生命线”

“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这句农谚生动体现了开沟的重要性。

对于稻茬麦区,播种后要及时开好“三沟”,确保沟沟相通,雨止田干。

具体来说,厢沟每隔3~4米开一条,深20~30厘米;垂直于厢沟,腰沟深30~40厘米;田块四周围沟深40~50厘米。

湖北省专家进一步建议,推荐采用双盘开沟器,开沟质量可达到沟深、沟直、沟平要求。

同时,利用沟土散铺漏籽还能达到增温保墒效果,预防低温、促根生长,一举多得。

农业技术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查看苗情,现场指导。“当前是晚播小麦促弱转壮关键期,农户需密切关注苗情和天气变化。”太和县五星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强调。

晚播小麦虽然起步晚,但只要冬前管理到位,春天照样能分蘖成穗,获得好收成。这个冬春,让我们一起呵护每一株晚播麦苗,等待夏日的丰收喜悦!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