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长宣布,俄罗斯有“3个盟友”,分别是:海军、陆军、空天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18:30 1

摘要:亚历山大三世那时候,俄国是个横跨欧亚的大家伙,但四周全是牵制。西边有欧洲列强盯着,东边的亚洲邻居也不省心,每次有事儿想找帮手,要么被推三阻四,要么就得拿利益换,最后发现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军队。所以那句“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不是喊口号,是真吃过亏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9日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一档纪念性节目中“爆料”了俄罗斯的三大盟友。

朝鲜没上榜,伊朗也没提,中俄之间的“结伴”关系也被一笔带过。

那么俄罗斯的三大盟友都是谁?中俄之间又为何不结盟?

从沙皇到现在,俄国人的“靠山逻辑”没变过

亚历山大三世那时候,俄国是个横跨欧亚的大家伙,但四周全是牵制。西边有欧洲列强盯着,东边的亚洲邻居也不省心,每次有事儿想找帮手,要么被推三阻四,要么就得拿利益换,最后发现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军队。所以那句“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不是喊口号,是真吃过亏后的教训。

到了拉夫罗夫这儿,补上“空天军”,完全是被现实逼出来的。现在打仗早不是光靠地面和海上拼杀了,卫星导航、空中打击、防空反导,全得靠空天军撑着。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公布过数据,现在俄空天军手里有3000多架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一半以上都是现代化装备,每年还能新增近200架军机。叙利亚战场上,苏-35S战斗机定点打击恐怖分子基地,图-160轰炸机远程奔袭,空天军的作用比陆军海军还显眼。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俄罗斯,比沙皇时期更没“结盟的底气”。西方那边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就开始制裁,2022年之后更是连SWIFT结算系统都给踢出去了,3000亿美元外汇资产说冻就冻。找欧洲国家结盟?人家巴不得离得越远越好。

找周边小国?要么实力不够,要么怕被西方报复。拉夫罗夫说“盟友是军队”,一半是主动选择——不想被别人绑着战略决策;一半是无奈——真没靠谱的盟友可找。

有人说这是俄国人“孤傲”,其实是吃过结盟的大亏。苏联时期搞华约,把东欧国家绑在自己战车上,最后不仅要花钱养着,还得帮着解决内部问题,解体后华约散伙,那些国家转头就加入北约。有过这经历,俄国人再提“结盟”就犯怵,倒不如把军费花在自己军队上,来得实在。

不叫“盟友”,是给中俄都留着“活棋”

最让人疑惑的是,中俄贸易都快用人民币包圆儿了,军事演习也常一起搞,怎么就成不了“盟友”?其实这不是关系不够铁,反而是两边都算得明白的“聪明账”,核心就四个字:结伴不结盟。

先说说俄罗斯这边的小算盘。普京一直强调“俄罗斯的战略独立”,要是跟中国结盟,就等于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绑上了“战车”。比如西方现在盯着俄乌冲突,要是中俄是盟友,中国就得选边站,可中国一直保持中立调解;

反过来,俄罗斯也不想因为结盟,在跟印度、越南做生意时看中国脸色。拉夫罗夫不提中国是“盟友”,其实是在对外表态:俄罗斯的事儿自己说了算,跟中国的合作是平等的,不是依附。

再看中国,“不结盟”是刻在骨子里的国策。从建国初期万隆会议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现在王毅反复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国就没跟任何国家签过军事盟约。为啥?因为结盟太容易“惹火烧身”。

比如美国找盟友搞“小圈子”,今天让这个制裁那个,明天让那个出兵帮忙,最后盟友都成了棋子。中国要是跟俄罗斯结盟,西方肯定会把对俄的制裁全泼到中国头上,特朗普之前就喊着“中国不减少俄油进口就加关税”,真结盟了,这种麻烦只会更多。

而且“不结盟”不耽误办事,反而更灵活。俄罗斯财政部刚公布的数,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贸易里用人民币结账的比例都超95%了,几乎跟美元欧元说再见了。米舒斯京访华时,两边敲定的能源、粮食、跨境运输合作,比任何盟约都实在。

去年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占中国进口量的19%,天然气占15%,都是实打实的利益捆绑。这种“有事一起赚钱,没事各自安好”的模式,比“签了盟约就得共进退”舒服多了。

还有个关键点,中俄都不想搞“阵营对抗”。现在美国总想着把世界分成“我们”和“他们”,中俄要是结盟,正好中了美国的圈套,让西方有借口搞“反中俄联盟”。不结盟,中国能继续当“调停人”,俄罗斯也能在中东、中亚保持自己的影响力,两边都有战略空间,这才是长久之计。

比“盟友”更铁的,是“靠得住”的默契

拉夫罗夫没把中国叫“盟友”,但中俄的合作早超出了一般盟友的范畴,核心是一种“靠得住”的默契——你有难我不添乱,你需要我搭把手。这种默契,比纸面上的盟约结实多了。

最明显的就是西方制裁下的“互相取暖”。2022年西方冻结俄罗斯外汇后,俄罗斯马上把对华能源结算全换成人民币,中国也没含糊,加大进口力度,帮俄罗斯保住了能源收入的半壁江山。

军事上也是如此,不结盟但能“背靠背”。这些年中俄搞的“东方-2024”“海上联合-2025”军演,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告诉西方“别惹我们”。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S-400防空系统,中国的无人机、电子设备,两边在军事技术上的交流一直没断过。这种“军事互信”,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默契,不是靠盟约强迫的。

在国际舞台上,这种默契更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时,中俄在涉疆、涉台、乌克兰等问题上,经常互相支持否决权。美国想搞“印太战略”围堵中国,俄罗斯就在中亚牵制美国的势力;西方想在乌克兰问题上孤立俄罗斯,中国就坚持“劝和促谈”,不跟着西方起哄。这种“你帮我挡枪,我帮你解围”的配合,比盟友关系更有韧性。

其实拉夫罗夫的话还有一层意思:真正的安全,只能靠自己。俄罗斯现在每年砸几百亿美元搞军队建设,空天军每年新增上百架战机,陆军换装新型坦克,海军造新的核潜艇,就是为了让自己“硬起来”。而中国坚持发展自身实力,不搞结盟,也是一个道理——强大的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后盾。

有人拿这个跟美欧盟友比,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美欧的盟友关系,是美国当老大,欧洲跟着喝汤,还要听美国指挥;中俄是平等的,你不用听我的,我也不用迁就你,合作全看自愿。比如中国跟巴西、印度也搞人民币结算,俄罗斯没意见;俄罗斯跟印度卖武器,中国也不干涉。这种平等,是盟友关系里少有的。

说到底,拉夫罗夫说“盟友是海陆空天军”,是俄罗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生存法则”——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而中国没出现在“盟友”名单里,是中俄共同的选择——不被盟约束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靠得住的伙伴”。在这个充满算计的世界里,这种“不喊口号、只办实事”的关系,反而最有生命力。

参考资料:俄外长:俄盟友是陆海空三军

拉夫罗夫:俄中关系坚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也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分

俄专家:中俄不会结盟的三个原因

来源:议史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