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篇叫《见与不见,你都在我心里》的文章突然火了,作者叫唐姐。这篇文章没啥特别的,就是讲思念啊、回忆啊、放不下啊这些老套的东西,但阅读量蹭蹭往上涨。现在网上到处都是转发的,还有人专门分析为啥它能火。
一篇爆款情感文背后的流量密码!
一篇叫《见与不见,你都在我心里》的文章突然火了,作者叫唐姐。这篇文章没啥特别的,就是讲思念啊、回忆啊、放不下啊这些老套的东西,但阅读量蹭蹭往上涨。现在网上到处都是转发的,还有人专门分析为啥它能火。
这篇文章能火一点都不奇怪,你看看内容就知道了。通篇都在说那种爱而不得的感情,什么想你的时候黑夜都变温柔啊,什么就算不在一起也永远惦记你啊。这些话听着特别耳熟,跟十年前QQ空间里的非主流签名一个套路。
但就是有人吃这套,特别是三十岁往上的那批人。他们年轻时候流行过这种文风,现在看到类似的就特别有共鸣。再加上作者用的都是短句,读起来不费劲,随便划拉两下手机屏幕就能看完。最关键的是最后那句因为你给过我最美好的相逢,我就愿意用一生温柔来回应,简直戳中了好多人的泪点。
现在的人压力大,感情生活一地鸡毛,看到这种的爱情描写就特别容易代入。 这篇文章最早是在微信上发的,后来被人转到抖音和小红书,配上点悲伤的音乐和落叶飘雪的背景,一下子就爆了。评论区全是说自己也有个忘不掉的人,或者说看哭了之类的。
有人发现这个唐姐之前写过不少类似的东西,但一直不温不火,这次突然就出圈了。仔细看她的写作套路其实很固定,先是一段景物描写,然后转到感情,最后来个看似深刻其实很空洞的结尾。这种写法特别适合短视频平台,因为前十五秒就能抓住人。
现在网上已经有人在扒这个唐姐到底是谁了。有人说她是某个机构的签约作者,专门写这种煽情文的。也有人说她就是普通上班族,业余时间写写东西。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篇文章证明了一件事:在这个年代,最赚钱的内容可能不是最有深度的,而是最能让人瞬间产生共鸣的。
你看那些真正有思想的长文章反而没多少人看,但这种五分钟就能写完的抒情小作文却能刷屏。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火了之后,马上冒出来一堆模仿的。标题都是什么《念与不念,你都在我心里》《爱与不爱,你都在我梦里》,内容也差不多,就是把春夏秋冬换个顺序写。
这说明什么?说明流量是有公式的,只要摸准了读者的G点,同样的套路可以无限复制。现在做自媒体的都知道,与其费劲巴拉搞原创,不如直接复制爆款模板来得快。 不过这种文章看多了也挺没意思的。
第一次看可能觉得挺感动,看多了就发现全是套路。就像快餐店的汉堡,吃第一个觉得香,连着吃三天就腻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就吃这套,越是简单直白的情感冲击越容易传播。真要说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可能就是它特别懂得怎么撩拨读者的情绪,知道在什么地方该用什么词让人鼻子一酸。
现在这个唐姐的账号粉丝已经涨了好几万,估计接下来会有更多类似的内容。说不定过段时间又会冒出个张哥李姐,写差不多的东西再火一把。这种事情在互联网上太常见了,一个套路火了,马上就有无数人跟风。
到最后大家都审美疲劳了,这个套路也就过时了,然后等着下一个爆款出现。说到底,这篇文章能火不是因为写得多好,而是因为它恰好踩中了某群人的情绪点。等这阵风过去,可能根本没人记得它写过什么。
来源:清爽钢笔UC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