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人生如逆旅”的慨叹,到“世事漫随流水”的无奈,古人笔下的“宿命”,是看透世事规律的智慧,也是面对巨大时空的深沉叹息。它关乎际遇、关乎国运、关乎生死,也关乎那无法挣脱的、名为“必然”的轨迹。今天,就让我们在十首诗词里,读懂宿命的十种模样。
从“人生如逆旅”的慨叹,到“世事漫随流水”的无奈,古人笔下的“宿命”,是看透世事规律的智慧,也是面对巨大时空的深沉叹息。它关乎际遇、关乎国运、关乎生死,也关乎那无法挣脱的、名为“必然”的轨迹。今天,就让我们在十首诗词里,读懂宿命的十种模样。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写作背景
此诗是李商隐在桂林郑亚幕府任职时所写。此前他深陷牛李党争,处境艰难。来到桂林后,政局暂显平稳,个人生活也得到一丝安宁。诗中“晚晴”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喻着诗人对人生晚年获得片刻安宁的珍视,透露出一种对命运安排的复杂感受。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苍天有意怜爱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的柔光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身体格外轻盈。
这份宿命,是历经风雨后,对命运偶然给予的一丝暖意与安宁的深切感知与珍视。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写作背景
杜甫得知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深感其才高命蹇,于秋风萧瑟中写下此诗,表达对友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不平。
译文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如何?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消息?江湖水深总恐掀起风波。卓绝的文章偏偏厌恶命运通达的人,山精水怪最喜欢人从身边走过。 你与含冤的屈原该有共语,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这份宿命,是才士命途多舛的千古定律,是“文章憎命达”的无奈印证。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途经六朝军事要塞西塞山时,触景生情,回顾历代兴亡,感叹江山依旧而人事全非,揭示了国家统一、朝代更迭的历史必然性。
译文
王濬的战舰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骤然消逝。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便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萧瑟。
这份宿命,是历史洪流不可阻挡,任何王权霸业终将归于沉寂的必然。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写作背景
苏轼在送别友人钱穆父时,既赞赏友人旷达的胸襟,也融入了自己对于人生漂泊本质的深刻认识,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情怀。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像一场艰难的旅行,而我也是行走在人生旅途上的一个过客。
这份宿命,是认清人在命运长河中短暂漂泊的本质,从而获得的一份超然。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写作背景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成都,探访诸葛武侯祠,有感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最终未能实现复兴汉业的宿命,抒发了对历代仁人志士事业未竟的普遍悲慨。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这份宿命,是即便才智超群、呕心沥血,也难敌天意与时运的残酷安排。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写作背景
杜牧夜泊秦淮河畔,听到歌女仍在陈朝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的《玉树后庭花》,不禁联想到当时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却沉溺声色,感慨历史兴亡的循环似乎又将重演。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所在。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这份宿命,是历史教训总被遗忘,王朝更迭的悲剧在醉生梦死中悄然酝酿的必然。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写作背景
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被俘后所作,他以林花凋零起兴,将个人失去家国的痛苦,升华至对整个人生充满遗憾与无奈这一普遍命运的咏叹。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这份宿命,是从个人悲剧中体悟到的、人生本质上的不完满与永恒的缺憾。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写作背景
晏殊一生富贵优游,其词多写闲雅情致。然而在这首词中,他在歌舞酒宴之余,敏锐地捕捉到了美好事物消逝与时光流逝的无奈,流露出对自然规律的深沉顺应。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这份宿命,是对“逝者如斯”的时间法则,以及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平静接受。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写作背景
诗人傍晚眺望六朝古都金陵,眼见浮云落日,秋声萧瑟,联想到历代兴亡,深感世间一切繁华如过眼云烟,而内心那份对历史宿命的深沉悲凉,是任何画师都无法描绘的。
译文
金陵城曾在日暮时分,伴着浮云一同归于晚翠;也曾在秋声中,陪着落日一同沉沦。世间有无数擅长丹青的画手,可谁也画不出我内心这片深刻的伤心。
这份宿命,是面对历史废墟与时代终结时,那种深入骨髓、不可言传的虚无与感伤。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写作背景
黄庭坚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此词借游仙之境,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并将自身的境遇视为一种“谪仙”般的宿命,从而坦然接受,并自寻其乐。
译文
仙草像碧玉一样青翠,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边有无数桃花,树枝上的黄鹂在歌唱。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一直走到白云深处,一吐浩然之气,化作虹霓。只怕花丛深处,红露打湿了衣衫。坐着玉石,靠着玉枕,弹着瑶琴。何处有被贬下凡的仙人?无人陪我共饮。我就像那灵芝仙草,不似那涂脂抹粉的俗人,何必长啸抒愤? 不如醉舞下山,明月随我同归。
这份宿命,是将个人际遇内化为一种仙家谪降的必然,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与高傲。
结语
诗词里的宿命,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古人在洞悉世事规律后,与自我、与时代、与宇宙达成的一种深刻和解。它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时空面前,个人的悲欢离合、王朝的兴衰更迭,似乎都沿着某种轨迹运行。
读懂这份宿命感,或许能让我们在面对个人际遇时,多一份坦然,多一份深邃。哪一句诗词,道出了你心中的那份“必然”?
来源:春霖沐清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