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增发特别国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15:57 1

摘要:2025年11月13 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5”在清华大学王泽生报告厅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共谋‘十五五’发展,共话城镇化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各

中国网讯(王雨菲)2025年11月13 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5”在清华大学王泽生报告厅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共谋‘十五五’发展,共话城镇化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权威专家代表,围绕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阶段性要求、引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城市建设新机遇新动能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他强调,“十五五”时期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增速换挡、质量提升的攻坚时期。本次论坛围绕“共谋‘十五五’发展,共话城镇化未来”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统研判新型城镇化在新时期的功能定位、重点方向与机遇挑战。

在主旨报告环节,五位顶尖专家分享了他们的前沿洞察,为与会者勾勒出“十五五”城镇化发展的宏观蓝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是关键举措。一方面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畅通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更加重视科技自立自强,进入高端水平型分工;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路径上要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以“融合”为重要抓手,推进城镇在区域、城乡、产城、数智、绿色、文化和安全等7方面的深度融合。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强调,城镇化涉及面广、拓展度深、带动力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既是主要内容,又是重要支撑。要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着力三个方面推进工作:以协同联动为指向、以务实精细为指向、以一体融合为指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魏后凯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城镇化需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主线。魏后凯预测,该时期城镇化速度将保持在0.7个百分点左右。其关键且首要的任务是科学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该问题的本质是“共建而未完全共享”,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应通过制度设计和公共投入促使农村人口融入现代化经济生活,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需求。新型城镇化实施的重点在于调动地方政府、县级政府动力,一方面,要通过将国家规划目标分解为具体、可量化、可考核的KPI,把人口市民化等任务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激发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提升政府能力,正视当前地方、县级政府面临的“债务高悬”效应,避免在沉重还本付息压力之下,政府对城镇化、户籍改革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出现动作变形。

针对上述难题,李稻葵提出,应合理利用国债这一现代化公共金融服务工具。应在合理评估中央政府金融净资产和国家信用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增发国债置换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缓释地方财政压力,并在此基础上专门增发“新型城镇化特别国债”,采取资金直达县级政府的方式,重点支持县城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常住人口市民化等发展方面。

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以“多方聚力共绘‘十五五’蓝图”为主题,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主持。中国建筑集团双碳办公室副主任李丛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社会事业业务部主任于强、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恽爽等嘉宾围绕新型城镇化相关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论坛最后,尹稚、恽爽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化与传播工作室主任纪海鸿共同为《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4》新书发布揭幕,该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都市圈发展政策体系和关键领域实践探索,深度剖析了重点都市圈案例。

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是清华大学聚焦城镇化议题的常设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论坛云集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为促进中国城镇化领域的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实践分享、思想碰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