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巅峰对决尘埃落定,六强选手闪耀荣光。经过多轮严苛角逐,来自河北卫视的李耀阳凭借全程稳定的顶尖表现稳稳摘得金奖,成为本届大赛最大赢家;自由职业者秦韵筝与央视记者孙亚鹏携手斩获银奖,用不同赛道的坚守书写了专业力量;柳逸飞、王航、赵文龙三位选手则以扎实功底拿下铜奖,
从盛夏七月的炽热启航,到孟冬十一月的寒意料峭,历经四月时光淬炼,被誉为 “主持人界奥林匹克” 的 2025 央视主持人大赛终在万众瞩目下圆满落幕。
这场横跨酷暑与严寒的巅峰对决,始终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弦,最终以一场实力与风采兼具的终极比拼,为中国播音主持行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巅峰对决尘埃落定,六强选手闪耀荣光。经过多轮严苛角逐,来自河北卫视的李耀阳凭借全程稳定的顶尖表现稳稳摘得金奖,成为本届大赛最大赢家;自由职业者秦韵筝与央视记者孙亚鹏携手斩获银奖,用不同赛道的坚守书写了专业力量;柳逸飞、王航、赵文龙三位选手则以扎实功底拿下铜奖,共同展现了中国新闻主播队伍的多元风采。
六位佼佼者用实力与热爱,为这场跨度数月的行业盛典画上了圆满句号。
硬核赛制层层递进,全方位淬炼综合素养
总决赛的赛制设计堪称 “专业试金石”,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协作能力到临场把控,从知识储备到观点输出,全方位检验着选手的综合素养。
第一环节 “命题新闻节目制作” 中,选手需两两搭档,围绕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多元题材完成融媒体新闻策划与落地。
秦韵筝有幸与李耀阳组队,二人一稳一灵、配合默契,呈现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作品;而孙亚鹏与赵文龙的搭档则略显仓促,衔接时的抢话与播报中的卡顿,暴露了临场协作的短板;柳逸飞与王航的组合虽无惊艳表现,却也中规中矩、稳步完成任务。
第二环节 “新闻访谈实战” 直面蒙曼、张虹、朱翌冉等重磅嘉宾,两位选手同场采访同一嘉宾的设定,让临场把控能力的比拼更显激烈。李耀阳与柳逸飞的采访环节设计精妙,提问层层递进、直击核心,展现了极强的话题引导能力;赵文龙与秦韵筝的采访则稍显浅显,未能充分挖掘嘉宾背后的故事与价值,留下些许遗憾。
第三环节 “限时新闻评述” 堪称 “速度与智慧的较量”,30 秒文字评述加 10 秒短视频短评的紧凑节奏,极大考验着选手信息提炼与观点输出的效率。此环节中,秦韵筝的表现堪称 “吸粉名场面”:谈及纸质车票取消,她瞬间关联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潮流,点出时代变迁中的人文关怀;看到绣品大熊猫,便即刻衔接文化传承与国宝守护的深层意义。敏捷的临场应变、扎实的知识储备,搭配温柔而有力量的独特表达,让她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称赞。
金奖李耀阳:十年深耕,雄安 “活地图” 实至名归
“把宏大叙事讲得深入浅出,如暖心板蓝根般治愈人心”,这是网友对金奖得主李耀阳的高度评价。这位来自河北卫视、在播音主持行业默默耕耘十年的资深主持人,因对雄安新区的发展动态了如指掌,被网友亲切称为雄安 “活地图”。
从初赛到总决赛,李耀阳始终保持着 “教科书级” 的稳定发挥,每场比赛均名列前茅,总决赛三轮比拼更是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无论是与嘉宾自然流畅、紧密衔接的现场采访,还是 “热点即评” 中对突发社会新闻的精准解读,他都展现出逻辑清晰、语言精准、沉着大气的专业素养 —— 既坚守新闻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将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等宏大主题转化为观众易懂的家常话语,最终摘得金奖,实至名归。
黑马秦韵筝:自由绽放,23 岁姑娘的奇迹之旅
在六强选手中,23 岁的秦韵筝堪称 “最大惊喜”。作为唯一的女选手,更是毫无单位支持的自由职业者,她从众多强者中脱颖而出,以黑马之势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上银奖领奖台,本身就是一段关于热爱与坚持的 “奇迹之旅”。
“秦韵筝就像春风,她的提问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之处”,有网友如此评价。在阳刚气息较浓的新闻主播领域,她以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打破了大众对新闻主持人的固有认知 —— 既有敏捷的临场反应与扎实的知识储备,又能用温柔而有力量的表达传递观点,让新闻评述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尽管未能夺冠略有遗憾,但这份不依托平台、仅凭热爱与实力打拼的坚持,已然印证了 “心有所向,素履以往,终会绽放” 的道理。
其他选手:各展所长,多元风采点亮赛场
与秦韵筝一同斩获银奖的央视记者孙亚鹏,虽有着央视大舞台的历练经验,却在总决赛中略显紧张,出现短暂卡顿等小失误。或许是总决赛的高压超出预期,让这位实力选手未能完全发挥水平,多少留下了些许遗憾,但他在赛事中的专业表现仍值得肯定。
拿下铜奖的柳逸飞、王航、赵文龙三位选手,整体表现中规中矩,虽亮点不够突出,但能从众多参赛者中跻身六强,实力已然不容小觑。
有着 “气象段子手” 美称的柳逸飞,播报、写作、绘画样样精通,凭借多元技能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赛前备受关注的王航,原本热情洋溢、风格独特,此次却未能发挥出最佳状态,略显平淡;赵文龙的表现则稳扎稳打,虽无惊艳时刻,却也无明显失误。三位选手以各自的风格展现了新闻主播的多元可能,拿下季军实至名归。
专业与温度:新时代新闻人的不变底色
“今天的新闻主播不再只是传声筒,而是信息的筛选者、解读者和引领者,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人民情怀;既要专业过硬,又要善于沟通。” 点评嘉宾康辉的这番话,精准道出了新时代新闻人的职业底色。
回顾追赛的日夜,即便大多时候只能观看回放,过程也充满了期待与感动。作为普通观众,或许我们无法完全洞悉专业领域的门道,但从选手们的比拼中,不仅感受到了新闻行业的专业魅力,更读懂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的坚守 —— 李耀阳的沉稳专业,源于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秦韵筝的从容绽放,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每一位选手的亮眼表现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打磨与沉淀。
赛事落幕,心中难免涌起一丝失落,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启示。这场大赛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它让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新闻主播,既需要李耀阳般的专业沉稳与宏大叙事能力,也需要秦韵筝般的温柔力量与人文关怀;既要有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也要有敢于突破的独特风格。
而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启示?无论是在聚光灯下的赛场,还是在平凡的日常岗位上,只要心怀热爱、沉淀自我、勇于突破,终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芒。这场跨越四季的赛事已然落幕,但关于专业与热爱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兰姐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