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的意大利是什么样? 是《罗马假日》里,赫本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吃冰淇淋,格里高利·派克骑着一辆Vespa摩托,载着她穿过古罗马的大街小巷? 还是披萨广告里,一个戴着高高白帽子的厨师,把面饼甩到天上,背景是铺着红白格桌布的家庭餐厅,一家人笑的阳光灿烂?
你以为的意大利是什么样? 是《罗马假日》里,赫本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吃冰淇淋,格里高利·派克骑着一辆Vespa摩托,载着她穿过古罗马的大街小巷? 还是披萨广告里,一个戴着高高白帽子的厨师,把面饼甩到天上,背景是铺着红白格桌布的家庭餐厅,一家人笑的阳光灿烂?
我出发前,脑子里装满的就是这些画面。 我以为迎接我的会是一场流动的盛宴,一场关于浪漫、美食和艺术的终极朝圣。 结果呢? 飞机降落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真实的意大利,像一杯没加糖的浓缩咖啡。 初尝是苦的,甚至有点呛人,但咽下去之后,那股复杂又强烈的香气,会一直在你喉咙里盘旋,很久很久。
一、欢迎来到“混乱”的艺术殿堂
我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把罗马中央火车站(Termini)当成了一个普通的交通枢纽。 在国内,火车站意味着秩序、安检、清晰的指示牌和准点出发的列车。 但在罗马Termini,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一个正在沸腾的汤锅。
空气里混杂着咖啡、披萨、汗水和一种说不清的古龙水的味道。 站台信息屏上的信息闪烁不定,晚点(Ritardo)的红色字样此起彼伏,从15分钟到50分钟不等,本地人对此早已见怪不怪,靠着行李箱刷手机,表情平静的像在等一壶烧开的水。 而我,一个拖着28寸行李箱的游客,像一只误入狼群的羊,眼神里全是慌张。
没有人大声引导,没有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回巡逻。 只有一群群拖着行李的游客,和步履匆匆的本地人,像鱼群一样,凭着一种神秘的直觉在人群中穿梭。 一个吉普赛女人抱着孩子凑过来,嘴里念叨着什么,手已经快要摸到我的口袋。我吓的一个激灵,赶紧把背包抱到胸前。 旁边一个卖艺的男人拉着手风琴,琴声忧伤的像是电影配乐,但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为他停下脚步。
这就是罗马给我的第一印象:极致的艺术和极致的混乱,被毫不客气的搅拌在了一起。 你前一秒还在为斗兽场的雄伟感动的热泪盈眶,下一秒就可能在它旁边的地铁站里,被汹涌的人潮挤的找不到方向。 你刚在许愿池边许下一个浪漫的心愿,一转身就要小心翼翼的避开地上的鸽子粪和不知道谁扔的空瓶子。 那些宏伟的雕塑和神殿,就像是这个城市巨大的背景板,而前景,是活生生的、乱糟糟的人间烟火。
二、意大利的“慢”,一半是享受,一半是折磨
来之前,我最向往的就是意大利传说中的“慢生活”(La Dolce Vita)。 我以为那是午后阳光下的一杯卡布奇诺,是悠闲的散步,是不看时间的从容。 来了之后我发现,这种“慢”,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主动选择,而是一种被动的无奈。
有一次,我想去邮局寄几张明信片。 在国内,这大概是十分钟就能搞定的事。 在佛罗伦萨,它变成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修行”。
我到邮局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半,铁将军把门。门口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下午三点半才重新开门。 意大利有“午休”(Riposo)的传统,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下午一点到四点,大部分商店、银行、邮局都会关门。所有人回家吃饭、午睡,雷打不动。 我心想,行吧,入乡随俗。 于是我在附近找了个咖啡馆,硬生生的等了两个小时。
三点半,我准时回到邮局门口,发现已经排起了长队。 队伍前进的速度,慢的像是在播放0.5倍速的电影。 窗口里那个胖胖的大叔,和每一个来办业务的人都能聊上几句。从天气聊到足球,再聊到邻居家的狗生了几只崽。他脸上的表情非常享受,完全没有因为后面排着长队而感到一丝焦虑。 排在我前面的老奶奶,只是来取个养老金,结果和大叔聊了足足十五分钟。 我站在后面,心里急的像有蚂蚁在爬,可周围的意大利人,一个个都气定神闲。
轮到我的时候,我把明信片和地址递过去,以为终于可以结束了。 结果大叔拿起我的明信片,开始仔细的研究上面的风景,还问我:“啊,中国!长城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长?” 我哭笑不得的回答他,然后他慢悠悠的找邮票、慢悠悠的贴上、再慢悠悠的盖戳。 等我走出邮局,天色已经开始暗了。
这种“慢”,在你度假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是一种独特的风情。 但当你的火车晚点一小时,而你下一趟车马上就要开的时候; 当你的公寓突然断网,而报修电话永远打不通的时候; 当你想在下午两点吃顿午饭,却发现所有餐厅都关门谢客的时候。 你就会明白,这种“慢”,有时候真的会把人逼疯。 它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节奏,不为任何人改变。你要么适应它,要么被它折磨。
三、一条不可逾越的“南北分界线”
在中国,我们有地域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多是文化和口味上的。 但在意大利,南北差异是一道深刻的、几乎涉及所有方面的鸿沟。 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气质上、观念上、甚至是血脉上的。 一个米兰的朋友曾经半开玩笑的跟我说:“我们去那不勒斯,感觉就像是出了国。”
北方的“欧洲心”
我的旅程从米兰开始。 米兰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严谨的德国城市,而不是一个浪漫的意大利城市。 街道干净的有点过分,电车和地铁准点的令人发指。 路上的行人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大衣,步履匆匆,脸上没什么表情。他们说话语速很快,像是在讨论一笔几百万欧元的生意。 在米兰的咖啡馆,人们习惯站着喝完一杯Espresso,付钱走人,全程不超过五分钟。这叫“al banco”,是效率的象征。
这里的商业规则和社会秩序,都无限趋近于北欧。 人们相信勤奋工作、相信准时、相信规则。 我约一个米兰的朋友吃饭,约的晚上七点,我迟到了十分钟,他虽然嘴上说着“没关系”,但脸上的表情明显写着“你怎么能迟到”。 在米兰,你会感觉到一种向上的、精英的、略带冷漠的气息。 这里是意大利的经济引擎,是时尚和设计的中心,它有一颗骄傲的“欧洲心”。
南方的“地中海魂”
从米兰坐火车一路向南,窗外的风景慢慢变化。 平原变成了丘陵,建筑的颜色从灰色、米色变成了明亮的黄色和红色。 当火车驶入那不勒斯的站台,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那不勒斯,是混乱的、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 街道狭窄,两边的居民楼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像联合国升起的万国旗。 楼下,小贩在声嘶力竭的叫卖,摩托车像疯了一样在人群中穿梭,喇叭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飘着刚刚出炉的玛格丽特披萨的香气,那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披萨,没有之一。
在这里,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 一个卖柠檬酒的老板,可以拉着你聊半个小时他年轻时当水手的经历。 街边的孩子们在踢一个破旧的足球,他们的快乐简单又纯粹。 我走进一家小餐馆,老板娘像招待自家亲戚一样招待我,她不会说英语,就用夸张的手势比划着,问我好不好吃。 这里的“慢”,不是北方的无奈,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他们似乎觉得,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比如美食、阳光和聊天,是天经地义的。
当然,南方也有它的问题。 失业率更高,基础设施更差,治安也更让人担心。 我在那不勒斯不止一次被提醒要看好自己的包。 但那种扑面而来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是北方城市所没有的。 南方有一颗滚烫的“地中海魂”,它热情、混乱,但无比真实。
北方人觉得南方人懒惰、无序、爱占小便宜。 南方人觉得北方人冷漠、傲慢、只认钱。 这种“鄙视链”真实的存在于这个国家,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内部张力。 不理解这种南北差异,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意大利。
四、餐桌上的“意大利宪法”
去意大利之前,我以为“意大利菜”就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无非就是披萨、意面、提拉米苏。 去了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意大利根本没有“意大利菜”,只有“罗马菜”、“佛罗伦萨菜”、“西西里菜”。 每个大区、甚至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绝不外传的独家菜谱。
更让我震惊的,是意大利人对“吃”这件事的严肃态度。 那已经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 他们有一套不成文的“美食宪法”,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宪法”第一条:卡布奇诺只属于早晨。 在意大利,如果你在上午十一点之后点一杯卡布奇诺,咖啡师会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你。 在他们看来,卡布奇诺里大量的牛奶是用来搭配早餐的,午饭或晚饭后喝,会影响消化。 午后和晚上,是Espresso(浓缩咖啡)的天下。 我曾经在下午三点尝试点一杯卡布奇诺,那个帅气的咖啡师小哥皱着眉头,用英语非常认真的劝我:“先生,这对你的胃不好。”
“宪法”第二条:不要在海鲜意面上撒帕玛森芝士。 这是一个大忌。 在意大利人看来,芝士浓郁的味道会完全掩盖海鲜的鲜美,这是一种对食材的亵渎。 有一次在西西里,我看到邻桌的美国游客试图在一盘蛤蜊意面上撒芝士粉,餐厅的服务员一个箭步冲过去,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护住了那盘意面,嘴里不停的说着“No! No! No!” 那个场面,我记了一辈子。
“宪法”第三条:意面不是配菜,它是主角。 在意大利的正餐里,意面(Pasta)或者烩饭(Risotto)是作为“第一道菜”(Primo)单独出现的。 吃完之后,才是“第二道菜”(Secondo),也就是主菜,比如牛排、烤鱼。 你不能像在美国一样,点一份牛排,旁边配一点意面。 意面有它自己独立的、神圣的地位。
“宪法”第四条:菠萝披萨是“魔鬼的发明”。 你可以跟一个意大利人讨论政治、讨论足球,但你绝对不要跟他讨论菠萝披萨。 在他们眼里,把甜的水果放在咸的披萨上,是一种反人类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我曾经开玩笑的问一个那不勒斯厨师,他能不能给我做一个菠萝披萨。 他愣了三秒钟,然后把手中的披萨铲往桌子上一拍,非常严肃的说:“我的朋友,你可以侮辱我,但你不能侮辱披萨。”
这些看似奇怪的规矩,背后是意大利人对传统的尊重和对风土的敬畏。 他们相信,每一种食材都有它最完美的搭配方式,每一种食物都有它最恰当的享用时间。 这种对“吃”的较真,恰恰是意大利美食魅力的核心。
五、废墟之上,长出的“带刺玫瑰”
意大利的美,是一种破碎又顽固的美。 它不像瑞士那样完美无瑕,也不像日本那样精致有序。 它的美,是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的。
在罗马,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一个黄昏,爬上帕拉蒂尼山。 脚下是古罗马广场的断壁残垣,那些曾经见证了凯撒和奥古斯都的辉煌的神庙,如今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柱子。 远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近处,城市的车流声、救护车的鸣笛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
那一刻,你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时间错位感。 两千年的历史,就像尘埃一样,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你住的民宿,可能就是一座500年历史的老房子,电梯小的只能塞进一个人和一件行李,水管里流出的水带着一股铁锈味。 你走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墙上可能就嵌着一块古罗马时期的浮雕。 历史在这里不是被供奉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和你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但这种与历史同眠的生活,也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修建一条新的地铁线,在罗马可能需要二十年。因为随便一挖,就是一片古罗马遗迹,考古学家马上就会接管工地。 城市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裸露在外面,因为没人敢在那些老墙上钻洞。 Graffiti(涂鸦)几乎占领了每一寸可以作画的墙面,从地铁车厢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无一幸免。
很多游客对此感到愤怒,觉得这是对艺术的破坏。 但一个罗马的年轻人告诉我:“这些建筑属于历史,但也属于我们。涂鸦,是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的痕迹。几百年后,也许它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我突然有点理解了。 意大利就像一朵从废墟里长出来的、带刺的玫瑰。 它不完美,甚至有点扎手。 但正是那些伤痕、那些混乱、那些不完美,才让它的美丽显得如此的独一无二,如此的触动人心。
六、两本完全不同的“生活账本”
把意大利和中国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这是两本完全不同的生活账本。
中国的账本,写满了“效率”和“便利”。 你想吃宵夜,凌晨两点打开手机,半小时内外卖小哥就会敲响你的门。 你想买个东西,网上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 城市24小时运转,灯火通明,你永远不用担心商店会关门,永远不用担心会错过什么。 生活被一张巨大的、无形的服务网络托举着,你几乎可以“随心所欲”。
意大利的账本,写的却是“耐心”和“妥协”。 外卖软件?有,但选择很少,配送费很高,而且晚上十点以后基本就没什么可选的了。 网购?有,但一个包裹可能要一个星期才能到你手里。 下午一点到四点,城市就像按下了暂停键,你想办事?对不起,请等一等。 周末,大部分超市和商场都会提前关门,因为大家都要回家陪家人。
在中国,我们习惯了用金钱购买时间和便利。 在意大利,很多时候,时间是不能被购买的。你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接受“不方便”。 代价是什么? 代价是,你很难在这里看到一个老板在下班后还疯狂给员工发微信。 你很难看到一个人为了工作,牺牲掉和家人吃晚饭的时间。 司机不会因为你挡了他三秒钟就狂按喇叭,因为他可能自己也不赶时间。
我给自己算过一笔“焦虑账”: 在国内,我的生活被各种App和KPI切割成碎片,每天都在追赶,生怕被落下。我的焦虑值经常是满格的。 在意大利,我的计划被各种罢工、晚点和午休打乱,我被迫学会了“随遇而安”。我的焦虑,在一次次的无奈等待中,反而被慢慢抚平了。
哪一本账本更好? 没有答案。 这取决于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更需要什么。 是需要一个能让你全力冲刺的赛道,还是一个能让你喘口气、看看风景的后花园。
写在最后
离开意大利的那天,我在罗马的一家小酒馆里,吃最后一顿晚餐。 老板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给我推荐了一款红酒,然后坐在我对面,开始跟我聊天。 他问我喜不喜欢意大利。 我说,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他听完,哈哈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 他说:“这就对了。如果一个人只爱意大利,那他一定没在这里生活过。如果一个人只恨意大利,那他一定没真正看懂过它。”
飞机起飞,我看着窗外那片被灯光点亮的、轮廓不规则的土地。 我想起了那不勒斯街头混乱的交通,想起了佛罗伦萨邮局里那个慢悠悠的大叔,想起了罗马废墟上空的夕阳。 所有那些曾经让我抓狂、无奈、甚至愤怒的瞬间,在这一刻,都变成了一种奇特的、温暖的回忆。
真实的意大利,和披萨广告完全不一样。 它不总是阳光灿烂,不总是浪漫优雅。 它有阴天,有罢工,有骗子,有让人火冒三丈的官僚主义。 但它也有全世界最慷慨的阳光,最热情的笑脸,最深沉的历史,和最治愈人心的美食。
它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生活,不必永远那么正确,那么高效,那么完美。 有时候,一点点的混乱,一点点的不完美,一点点的“没办法”,或许才是生活的常态。 而学会拥抱这种常态,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
意大利旅行Tips:
忘掉你的“时间观念”:火车晚点、公交脱班、商店午休都是家常便饭。不要把行程安排的太满,学会享受等待和突发状况,这是在意大利生存的第一法则。
现金为王:虽然大城市和游客区可以刷卡,但在很多小镇、市集、家庭餐馆,现金依然是主流。准备一些欧元现金,你会发现生活方便很多。
学习几句基本意大利语:不需要多流利,但学会“你好”(Ciao/Buongiorno)、“谢谢”(Grazie)、“多少钱”(Quanto costa?)、“咖啡”(Un caffè)这几句,你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意大利人对愿意尝试说他们语言的游客非常友好。
尊重“餐桌宪法”:记住,不要在中午之后点卡布奇诺,不要在海鲜意面上撒芝士。入乡随俗,你会更深刻的体验到意大利的美食文化。
注意南北差异:如果你既要去米兰又想去那不勒斯,做好心理准备,这几乎是两个国家。北方更现代、有序,南方更传统、热情,但也更混乱。根据自己的喜好分配时间。
看管好你的财物:在罗马、那不勒斯等大城市的火车站、地铁和热门景点,小偷和骗子非常多。把背包背在胸前,重要财物放在贴身口袋,时刻保持警惕。
提前预订热门门票: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罗马的斗兽场、梵蒂冈博物馆这些地方,一定要提前在官网预订门票!否则你将在烈日下排队2-3个小时。
拥抱“不方便”:很多老城区的酒店没有电梯,或者电梯极小。Wi-Fi信号可能不好。接受这些,因为你住的可能就是一段活着的历史。
火车是最好的旅行方式:意大利的铁路系统非常发达,连接了几乎所有主要城市。乘坐高速火车(Frecciarossa)在城市间穿梭,既快速又可以欣赏风景。但记得,一定要提前预订,价格会便宜很多。
别只盯着大城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固然伟大,但意大利的精髓也藏在那些星罗棋布的小镇里。托斯卡纳的田园、阿马尔菲海岸的悬崖、西西里的古希腊遗迹,都值得你为之停留。
来源:星河漫步一点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