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岁的双十一,今年被骂得最狠:有人说“没感觉了”,有人晒“今年只花了200块”,但等2025年的最终数据出来,你会发现——它不是不行了,是换了个“不声不响赚钱”的路子。
17岁的双十一,今年被骂得最狠:有人说“没感觉了”,有人晒“今年只花了200块”,但等2025年的最终数据出来,你会发现——它不是不行了,是换了个“不声不响赚钱”的路子。
2023年1.13万亿、2024年1.44万亿,2025年的销售额没跌,但“狂欢感”没了——这背后是消费者、平台、商家一起把双十一“从热闹改成了实用”。今天把这年的数、藏的逻辑、对你钱包的影响,用大白话讲透。
先给结论:2025年双十一全周期(10.24-11.11)的全网销售额是1.52万亿——比2024年的1.44万亿涨了5.5%,但这个“涨”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1. 以前是“一天爆单”,现在是“慢慢花钱”
2020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占了全周期的60%;2025年,双十一当天的占比只有32%——剩下的钱,全是10.24付定金、11.1-11.3付尾款、11.8-11.10补单花的。
不是大家不爱凑热闹了,是平台把“集中付款”拆成了好几波:既能缓解物流压力,也能让消费者“想清楚再买”——2025年“付了定金又退款”的比例,比2024年降了18%。
2. 以前是“买便宜”,现在是“买刚需”
2025年双十一的销售榜,前5名全是“生活必需品”:
• 粮油米面、卫生纸这些日用品,销售额涨了22%;
• 母婴用品、中老年保健品,涨了19%;
• 而往年爆火的“网红彩妆”“潮玩手办”,销售额跌了30%。
消费者不是没钱了,是不想为“新鲜感”花钱——2025年“按需求列清单再买”的用户,比2024年多了40%。
3. 以前是“平台说了算”,现在是“商家自己玩”
2025年有个明显的变化:不少品牌没在淘宝、京东搞大促,反而在自己的小程序、私域群里卖货——比如某家电品牌,私域渠道的双十一销售额占了总销量的35%,比平台还高。
这是因为平台佣金涨了、规则越来越复杂,商家算下来“自己卖更划算”;而消费者也愿意直接找品牌:能拿到一样的折扣,还能享受到更直接的售后。
大家觉得双十一“没落”,其实是它从“营销狂欢”变成了“日常生意”,这3个变化是关键:
1. 折扣“常态化”,不用等双十一了
以前双十一的核心是“全年最低价”,现在不一样:平台几乎每个月都有“百亿补贴”,直播间天天在搞“骨折价”——比如某款手机,618卖3999,双十一还是3999,消费者犯不着“攒半年钱等一天”。
2025年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双十一期间,“和日常价一样”的商品占了67%——折扣没了稀缺性,“狂欢感”自然就淡了。
2. 消费者“变聪明”,不吃“套路”了
以前平台喜欢搞“满减叠券”“预付定金抵更多”,算个折扣得拿计算器按半天;2025年,这些套路几乎消失了——新规要求“折扣要直接标清楚”,比如“原价500,双十一直接300”,不能再玩“先涨价再降价”。
消费者也不吃“囤货”这套了:2025年“只买1个月用量”的用户,比2024年多了52%——大家都明白“囤多了用不完也是浪费”。
3. 平台“不卷GMV”,开始算“赚不赚钱”
以前淘宝、京东为了冲销售额,自己贴钱搞补贴;2025年,平台都不这么干了——淘宝的“双十一补贴”比2024年少了30%,京东干脆取消了“全平台满减”。
不是平台小气,是它们要“盈利”:2024年淘宝双十一的亏损是21亿,2025年直接扭亏为盈,赚了12亿——平台不亏钱了,才能把服务做好,这其实是好事。
虽然双十一不热闹了,但省钱的机会反而更多了——只要抓住这3个新规律,能少花不少冤枉钱:
1. 别等“双十一当天”,付定金阶段最划算
2025年,付定金的商品比双十一当天买,平均便宜8%——比如某款洗衣机,定金200抵400,尾款3000,总价3200;而双十一当天直接买,要3450。
原因很简单:平台要“锁定销量”,愿意给付定金的用户更多优惠;而且付定金后,还能提前发货,不用等物流挤爆。
2. 优先买“品牌私域”的货,售后更省心
2025年,品牌私域渠道的双十一商品,不仅价格和平台一样,还能享受到“优先发货”“30天无理由退换”——比如某护肤品牌,私域买的货,当天就能发,而平台要等3天。
怎么找品牌私域?直接搜品牌公众号、小程序,或者在直播间问“有没有粉丝群”,进去就能拿到专属折扣。
3. 别囤“保质期短”的东西,刚需品可以多买
2025年双十一,粮油米面、卫生纸这些“保质期长、天天用”的东西,折扣确实比平时低——比如某品牌大米,平时50块10斤,双十一38块就能拿;但像牛奶、面包这些保质期短的,就算再便宜也别囤,很容易过期。
17年前,双十一靠“低价+狂欢”火了;17年后,它变成了“实用+日常”——这不是不行了,是长大了。
未来的双十一,可能会越来越“没感觉”,但它会一直存在:因为消费者需要“集中买刚需的机会”,商家需要“清库存的窗口”,平台需要“赚合理利润的渠道”。
对我们来说,不用再熬夜抢货、不用再算复杂折扣,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需要的东西——这才是双十一最该有的样子。
来源:海武说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