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败局:10年蒸发40亿包,谁杀死了红烧牛肉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9:06 1

摘要:康师傅居然涨价了,一桶泡面卖我5块?我加几块钱点个外卖不香吗?这念头一冒出来,我自己都愣了一下。曾几何时,这碗热气腾腾的面,可是多少人的续命神器。现在,好像真没那么香了。数据是个不会说谎的怪物,从2013年到2023年,十年时间,方便面的销量直直地从462.2亿包掉到了422.1亿包,不多不少,整整少了40亿包。这不是滑坡,这是塌方。记忆里,那绿皮火车摇摇晃晃,车厢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混杂着汗味和红烧牛肉面的味道。那是一种独特的,属于那个年代的温暖信号。热水一冲,三分钟后,整个车厢的人都能被这霸道

康师傅居然涨价了,一桶泡面卖我5块?我加几块钱点个外卖不香吗?

这念头一冒出来,我自己都愣了一下。曾几何时,这碗热气腾腾的面,可是多少人的续命神器。现在,好像真没那么香了。数据是个不会说谎的怪物,从2013年到2023年,十年时间,方便面的销量直直地从462.2亿包掉到了422.1亿包,不多不少,整整少了40亿包。这不是滑坡,这是塌方。

记忆里,那绿皮火车摇摇晃晃,车厢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混杂着汗味和红烧牛肉面的味道。那是一种独特的,属于那个年代的温暖信号。热水一冲,三分钟后,整个车厢的人都能被这霸道的香味勾引。可现在呢?你坐在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铁上,车厢安静得像个图书馆,谁要是敢撕开一包泡面,估计能收到一圈的白眼。高铁客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方便面的销量就得抖三抖,掉个0.3%。一个时代的交通工具,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革了另一个时代食物的命。

那个世界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些亮着昏暗灯光、弥漫着烟味和泡面味的网吧。2020年一年,就有一万两千多家网吧倒闭。曾几何天,那里是开黑的圣地,也是泡面的重度消费区,一包面,一根肠,就是通宵的能量棒。如今,手游的兴起让网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泡面的江湖,又塌了一角。

真正的对手,往往不是同行,而是那些跨界打劫的。谁能想到,把方便面逼上绝路的,不是白象,也不是统一,而是一群穿着蓝色或黄色衣服,骑着电动车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外卖小哥。外卖平台的规模每扩张百分之一,方便面就要被吸走百分之零点零五的销量。更别提那些自热火锅、自热米饭,还有便利店里琳琅满目的预制菜。当一碗加了肉和蛋的米粉外卖送到家门口也只要十几二十块时,那碗五块钱的泡面,就显得无比尴尬。

方便面的黄金十年,是踩在中国城镇化最狂飙的节点上。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在工地、在工厂,用一碗热乎的泡面慰藉着思乡的胃和疲惫的身体。1990年,这个群体是四千万,到2013年,已经暴涨到2.69亿。他们是方便面最忠实的拥趸。有调研说,那时的工人,一天消耗1.2包面是常态。但当城镇化的速度慢下来,当他们或返乡或在城市安家,当一顿稳定的三餐不再是奢求,方便面最大的基本盘也就随之松动了。

康师傅和统一,这对斗了一辈子的冤家,日子也不好过。90年代,康师傅凭借一碗汤头浓郁的红烧牛肉面,硬是把价格定得比谁都高,还卖爆了。统一不服输,另辟蹊径搞干脆面,往里面塞水浒卡,一个月狂卖400万包,成了无数90后的童年。康师傅立马跟进小浣熊干脆面和旋风卡,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后来,华龙改名今麦郎,用低价猛攻北方市场;白象靠着一碗大骨面,八个月卖出六千万包。统一更是靠着一包老坛酸菜牛肉面,在2008年杀出重围,次年就斩获5亿销量。那是何等的盛况,工厂遍地开花,生产线从几十条扩充到上百条。

可到了2025年的今天,康师傅的财报得靠着卖饮料才好看一点,方便面业务的营收同比还在下滑。统一的老二位置也坐得摇摇欲坠,反倒是曾经不起眼的白象,靠着汤好面好的口号,在直播间里意外翻红。市场从增量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存量搏杀,新入局的企业五年少了85%,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个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行业也在自救,搞高端化,出一碗十几二十块的面,包装精美,料包丰富。可消费者不傻,都这个价位了,我为什么不选择更健康、更丰富的选项?愿意花28元买一杯精品咖啡的年轻人,对5元以下的传统泡面早已提不起兴趣。说到底,不是面不好吃了,只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选择,实在太多了。

那碗曾经代表着效率、便捷甚至某种程度上带着点时髦感的红烧牛肉面,就这么静静地躺在货架上。只是当年那些狼吞虎咽的人,如今都去哪儿了呢?

来源:阿熙爱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