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曲县单寨乡坚持把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破解人才瓶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精准培养、严管厚爱、实践赋能”三维赋能机制,通过“育苗、塑形、展翅”全周期管理,引导大学生在基层一线经风雨、长才干,打造一支“留得住、能管用、干得好”
河曲县单寨乡坚持把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破解人才瓶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精准培养、严管厚爱、实践赋能”三维赋能机制,通过“育苗、塑形、展翅”全周期管理,引导大学生在基层一线经风雨、长才干,打造一支“留得住、能管用、干得好”的乡村振兴骨干力量。
精准“育苗”,构建“全链条”成长体系。针对大学生基层经验不足的短板,单寨乡每季度组织“田间地头小课堂”,邀请种植大户、养殖能手等各类“田秀才”“土专家”现场教学,全年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题培训12期。为每名大学生配备“导师团”,围绕各项重点任务“手把手”教学。建立“成长任务清单”,明确每月至少参与1次村级会议、解决2件民生实事,并定期跟踪进度。今年以来,导师团累计开展帮带活动86次,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解决工作难题43个。安排大学生轮流参与乡党建办、经济发展办等岗位实践,熟悉基层工作流程。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自主“揭榜挂帅”,如应用统计专业大学生秦雪娇主动申请参与村级“三资”管理,协助完成全乡16个村的资产清查工作。
严管厚爱“塑形”,健全“立体化”管理制度。制定《到村工作大学生日常管理办法》,实行“周提醒、月汇报、季考核”机制。每周一发放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政策宣传、走访入户、隐患排查等基本任务,以及护林防火、防汛救灾等重点工作,确保事事有抓手、件件有着落。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培训学习、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全乡有12名到村工作大学生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5人发展为预备党员。落实“四必访”制度(入职必访、生日必访、困难必访、节日必访),乡党委班子成员每月与到村工作大学生开展1次谈心谈话。针对偏远村到村工作大学生通勤难问题,协调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保障日常出行。
实践赋能“展翅”,创新“多元化”服务载体。立足乡村实际需求,拓展大学生履职空间。划片设立“大学生民事代办服务点”,推出“小事代办、难事帮办、急事快办”跑腿代办服务,重点为老弱病残群体提供证件办理、医保代缴、物资代购等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代办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等业务480余件,帮助留守老人代购药品、生活用品140余次,化解邻里纠纷16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村里的贴心人”。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走进大美单寨”活动,拍摄《单寨乡海红花开》《单寨好“丰”景》等宣传视频30余条,全网播放量超10万次,带动当地海红果、杂粮等农产品销售额提升30%。组建到村工作大学生突击队,参与各项重点工作。在今年为全乡常住户免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工作中,到村工作大学生主动上门服务,从安装到功能讲解、操作演示全程“一对一”指导,并张贴急救联系卡,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他们主动作为,组成“宣传+清扫”小分队,入户宣传人居环境保洁知识,同时积极清理村内垃圾,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常态长效保持。
单寨乡多项举措有效激发了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干事热情。截至目前,全乡到村工作大学生累计提出发展建议15条,推动实施肉鸽养殖、鸡心果种植等项目2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2万元以上。(张 涛)
来源:忻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