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皖新闻讯5月19日,有网民称,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活动现场,举行了“晋高句丽归义侯”金印捐赠仪式,但背景墙上却出现低级错误,将“侯”写成了“候”,引发讨论。对此,承办方回应称,发现错误后,已下架相关物料。
大皖新闻讯5月19日,有网民称,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活动现场,举行了“晋高句丽归义侯”金印捐赠仪式,但背景墙上却出现低级错误,将“侯”写成了“候”,引发讨论。对此,承办方回应称,发现错误后,已下架相关物料。
网民称,现场背景墙将“侯”写成了“候”
网民所发帖文显示,活动现场背景墙上写有“守护历史,传承文明”,下方还写着“‘晋高句丽归义候’金印捐赠”。网民指出,此处“候”为错别字,应是“侯”。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18日,活动当天就有自媒体发文称,该活动现场将“侯”写成了“候”,引发热议,有网民认为这样的场合出现如此低级错误不应该。
记者还注意到,央视新闻在报道中使用的表述为“晋高句骊归义侯”,并介绍,印文中的“高句骊”即“高句丽”。
记者梳理发现,5月18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悠游吉林”发文提到,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活动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文物局)主办,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协办,长影旧址博物馆承办。活动中有“晋高句骊归义侯”金印捐赠环节。
此外,当地多个官方账号也发布了这一消息,微信公众号“集安发布”发布的文章中称,5月18日上午,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活动现场,“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钮金印被无偿捐赠给了集安市博物馆,流散1700多年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金印踏上归途。文内还解释了“归义侯”是中国古代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封爵。
5月19日,大皖新闻记者就此联系了此次活动承办方——长影旧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称,网民提到的背景墙是现场播放的背景图,此次活动所有物料设计、制作都不是他们负责,是由“省博物馆处”审核后给到他们,然后他们在现场进行播放。18日下午活动结束时,他们才接到该部门通知,说现场有错误,让他们马上下架该宣传物料,于是他们配合进行了下架。
随后,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吉林省文旅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工作人员证实,他们确实是活动主办方,并称该处错误已经更正。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编辑 崔恒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