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战争打了三年,手握800万大军、占据富庶之地的蒋介石,最后却兵败如山倒,退守台湾。为啥装备精良、背靠美国的国民党,会输给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其实被俘的国民党名将杜聿明,早就说出了答案。作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他亲身经历了辽沈、淮海两大决战,被俘后和解放军
解放战争打了三年,手握800万大军、占据富庶之地的蒋介石,最后却兵败如山倒,退守台湾。为啥装备精良、背靠美国的国民党,会输给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其实被俘的国民党名将杜聿明,早就说出了答案。作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他亲身经历了辽沈、淮海两大决战,被俘后和解放军彻夜长谈,一语道破:“蒋介石的失败,从根上就注定了!”
杜聿明最有感触的,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内斗”,简直乱到离谱。他在回忆里吐槽,蒋介石用人只看“同乡、亲信”,浙江人才能当大官,外人根本得不到信任。就说东北战场,陈诚靠着蒋介石的偏袒,空降当主帅,一到任就排除异己,撤换了陈明仁等一批能打仗的将领,换成自己的嫡系心腹 。结果呢?陈诚指挥无能,把东北战局搅得一团糟,被解放军消灭十万大军,最后吓得卧床发抖,连夜向蒋介石告急。
更荒唐的是,国民党将领之间见死不救成了常态。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率领30万大军被围,蒋介石明明派了李延年兵团来救援,可对方生怕自己吃亏,慢悠悠地推进,眼睁睁看着杜聿明集团被包饺子。杜聿明后来坦言:“我们不是败给了解放军的枪炮,是败给了自己人的心机。” 反观蒋介石,还总在关键时刻瞎指挥,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本来计划向永城突围,结果蒋介石一道电报强令他转向濉溪口,直接钻进了粟裕布好的口袋阵 。杜聿明被俘后直言:“粟裕的心思,比蒋介石的参谋总长还准,我们的突围方向,他早就料到了。”
其次,国民党军早已成了“六无之军”,这是蒋介石自己都承认的事实——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杜聿明在陈官庄被围时,亲眼目睹了荒诞一幕:空投的大饼掉到阵地前,士兵们为了抢一口吃的,互相开枪,一张大饼居然送掉十几条人命 。而军官们却趁机中饱私囊,把仅剩的物资倒卖牟利,士兵们饿到吃树皮、啃草根,谁还愿意卖命?
更讽刺的是,国民党军的腐败深入骨髓。杜聿明回忆,抗战胜利后,接收大员们忙着“抢房子、抢车子、抢金子”,把沦陷区的民脂民膏搜刮一空,老百姓怨声载道。而解放军却截然相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到底,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淮海战役时,数百万民工推着小车送粮草、抬伤员,“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这股民心所向的力量,是国民党永远比不了的。
最后一点,解放军的“政治攻势”,成了压垮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杜聿明被围陈官庄时,解放军停止攻击,却在阵地上架起了上千个喇叭,日夜广播毛泽东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句话,成了国民党士兵的梦魇 。解放军还派投诚士兵喊话,承诺“愿回家的发路费,愿参军的受优待”,甚至在包围圈上留了“生路”路标。
短短21天里,就有1.4万国民党士兵主动投诚,整营整连地放下武器 。杜聿明一开始还想自杀殉国,可亲眼看到解放军优待俘虏,听到战士们说“我们爱护每一条生命”,终于心服口服。他后来承认:“解放军的攻心战,比炮弹还厉害,我们的士兵早就不想打了,只是被军官逼着硬撑。”
其实杜聿明总结的三点,说到底就是“民心向背”。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贪污腐败、鱼肉百姓,内部勾心斗角、离心离德;而毛主席领导的解放军,为的是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官兵一致、纪律严明,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
就像杜聿明被俘后说的:“蒋介石输在自私自利,毛主席赢在民心所向。” 没有民心的军队,再精良的装备也是纸老虎;得到人民支持的队伍,哪怕条件艰苦,也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蒋介石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杜聿明作为亲历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才是蒋介石败给毛主席的终极答案!
来源:超级面包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