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发了几篇关于Nas和软路由的文章,大叔后台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大叔,我这台小主机,是装PVE搞AIO(All in One)好不好?”,然后很不幸,大叔参与了讨论[捂脸]……,所以,辩论的终点就是另一场辩论。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高产的嘿手大叔[害羞]。
前几天发了几篇关于Nas和软路由的文章,大叔后台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大叔,我这台小主机,是装PVE搞AIO(All in One)好不好?”,然后很不幸,大叔参与了讨论[捂脸]……,所以,辩论的终点就是另一场辩论。
所以,一向懒得更新发文的大叔,最近是火花四起,文思泉涌啊。
要不要搞All In One,这个问题问得好!这绝对是家庭网络DIY的“终极一问”。
选AIO,你可能收获一台低功耗、高性能、省空间的全能“神机”;但也可能收获一个“Jenga积木塔”,一碰就倒,全家断网。 选“各司其职”,你可能收获“稳如老狗”的体验;但也可能看着桌底下一堆插头和网线,还有“瘪下去的钱包”暗自神伤。
今天,大叔就从技术、成本、稳定性(WAF)三个维度,给大家好好“解剖”一下这两条路线,最后再给出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不服来辩[得意])。
AIO,顾名思义,就是把所有功能集成到一台物理机上。
典型方案: 在一台x86小主机上安装一个虚拟化平台(比如 PVE 或 ESXi)。(注:Arm平台目前搞虚拟化AIO门槛较高,主流AIO还是x86的天下)实现:虚拟机 (VM): 安装 OpenWrt/iStoreOS 当“软路由”(需要网卡直通)。虚拟机 (VM): 安装 TrueNAS/OMV/黑群晖 当“NAS”(需要硬盘直通)。LXC 容器: 安装 Docker,跑 Jellyfin、AdGuard Home、Home Assistant 等。AIO的“诱惑” (优点):
省钱(硬件): 一台小主机(几百块)干了三台机器的活,初期投入成本最低。省电(功耗): 以前路由5W,NAS 20W,下载机15W...现在一台低功耗小主机待机可能就10W-15W,电费杀手变“省电标兵”。省空间: 一个小盒子解决所有问题,对“桌面党”和“弱电箱党”极度友好。极客的浪漫: 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极致性能榨干,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就是传统方案:一台机器,只干一件事。
典型方案:软路由主机: 用一台x86小主机(或高性能Arm开发板,比如NanoPC-T4/6、R4S/R5S等),刷 iStoreOS 或 OpenWrt 裸机系统,专门当软路由。NAS主机: 买成品(群晖/威联通)或另一台DIY主机(比如J4125、N5105等低功耗x86),专门当NAS和Docker服务器。“各司其职”的“底气” (优点):
稳!稳!还是TMD稳! 这是它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优势。故障隔离: NAS死机了?不影响全家上网。软路由崩了?重启就行,NAS里的数据和Docker服务毫发无损。WAF(老婆/家人满意度)极高: 你在折腾NAS、升级Docker的时候,绝对不会导致老婆的剧卡了、孩子的网课断了。信我,这比什么都重要,关键时刻能保命!维护简单: 出了问题,排查思路清晰。是路由的问题,就拔路由电源;是NAS的问题,就管NAS。性能独立: NAS在跑PT下载、Jellyfin转码时,不会抢占软路由的CPU资源,导致网络延迟飙升。看了优劣,你还是懵?别急,大叔帮你“对号入座”。这不光是技术选择,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你应该选 AIO,如果你是:
① “极致折腾党”: 你享受PVE直通、命令行排错的乐趣,AIO翻车对你来说是“Debug挑战”而不是“灾难”。② “单身/合租党”: 网络你一人说了算,断网几小时也无所谓,重启大法好。③ “空间/功耗敏感党”: 租房党,或者弱电箱空间极其有限,多一个插头都难受。④ “初期预算党”: 启动资金有限,想先用一台小主机“All in Boom”跑起来再说。你应该选“各司其职”,如果你是:
① “家庭网络管理员”: 你有老婆、孩子、爸妈一起用网,“稳定”是你的第一KPI。② “WAF高危人群”: 老婆明确告诉你“再敢瞎折腾断网,就拔你网线”。③ “数据安全焦虑者”: NAS里存着全家福和重要资料,不希望它和“高风险”的软路由系统“同归于尽”。④ “怕麻烦的实用党”: 折腾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折腾。你只想安安静静用个内网穿透和影音库。光讲理论不“单调”吗?大叔给你讲讲AIO最真实的“痛点”。
AIO最大的“坑”:牵一发而动全身
真实场景复现:
你在AIO主机上跑的Jellyfin(Docker)需要更新。你熟练地执行了docker-compose pull,结果发现PVE的硬盘空间满了。 于是你开始清理PVE空间,手一抖,删错了一个虚拟网桥的配置... Boom! 软路由(VM1)网络中断 -> 全家断网! NAS(VM2)失联 -> 你刚下载一半的电影没了!‼️你老婆从卧室冲出来:“网!又!断!了!”这就是AIO的“Jenga(叠叠乐)效应”。 你的系统搭得越高,任何一个底层的晃动,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各司其职”最大的“痛”: 钱包痛。一台入门x86软路由(几百元)+ 一台专用的NAS(无论是成品还是DIY,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而AIO方案可能只需要一台主机的钱。
难道就没有完美方案吗?嘿,还真有。大叔给大部分人推荐的是“轻AIO + 独立NAS”方案。
这个方案,是“各司其职”的变种,但又吸取了AIO的省钱优势。
小主机 软路由 (轻AIO):裸机安装 iStoreOS 或 OpenWrt。 (保证路由的绝对稳定!)但是,我们利用iStoreOS自带的Docker功能(或者OpenWrt自己装Docker),在路由上跑那些“轻量级、网络强相关”的服务。比如: AdGuard Home(去广告)、DDNS(动态域名)、Tailscale/ZeroTier(内网穿透)、uPnP(端口转发)。好处: 这些服务都是路由的“附属”,和路由一起管理很方便,而且它们极其稳定、占用资源极低,几乎不会搞崩路由。独立NAS (各司其职):买成品群晖,或者再搞一台J4125/N5105或其他低功耗小主机,专门装OMV、TrueNAS或者黑群晖。这台机器只干“脏活累活”: PT下载、Jellyfin/Plex转码、文件存储、跑各种“重型”Docker应用(比如Home Assistant)。好处: 你随便折腾这台NAS,就算把它玩崩了、玩冒烟了,家里的那台小主机软路由依然稳如泰山,全家上网、看电视毫!无!影!响!,关键是老婆开心,家庭合睦[呲牙]。总结:
AIO 终极方案: 适合爱折腾、追求性价比的极客。“轻AIO + 独立NAS”方案: 大叔认为这是最适合大多数家庭用户的“黄金方案”。它既保证了网络核心的绝对稳定(满足WAF),又发挥了软路由的插件优势,同时让NAS专心干好数据存储和影音的“本职工作”。你选哪条路?评论区告诉大叔!
来源:嘿手大叔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