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超加工食品和肠癌有关!近3万人24年随访,超加工食品高摄入与早发性结直肠癌前病变风险升高45%有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21:11 1

摘要:近年来,在多个国家都观察到早发型结直肠癌(EOCRC)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是在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中更为明显。EOCRC常发生于无家族病史或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搞清楚背后的可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就很有必要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近年来,在多个国家都观察到早发型结直肠癌(EOCRC)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是在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中更为明显。EOCRC常发生于无家族病史或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搞清楚背后的可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就很有必要了。

今日,《JAMA·肿瘤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哈佛大学科研团队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II期(NHS II)队列中近3万名参与者随访24年的数据,发现超加工食品(UPF)高摄入与EOCRC癌前病变早发性结直肠常规型腺瘤风险升高45%有关。

超加工食品通常缺乏生物活性物质,如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多酚类化合物,同时富含不健康脂肪、精制淀粉以及乳化剂、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成分可能破坏肠道微生物群、加剧肠道炎症,并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UPF摄入量显著增加,在日常热量摄入占比升高了近10%,目前美国成年人的总能量摄入约60%都来自UPF。

本研究纳入的参与者共29105人,中位年龄45.2岁,随访24年,UPF摄入热量比为34.8%。随访期间,通过内窥镜检查共确诊1189例早发性常规型腺瘤和1598例锯齿状病变。

UPF摄入较高者,普遍BMI更高、吸烟量更大、2型糖尿病患病率更高、更高比例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更可能接受更年期激素疗法、更有可能因症状接受内窥镜检查而非普遍筛查、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维生素/叶酸/钙/膳食纤维摄入较低。

研究者根据UPF摄入将参与者分为5组,相较摄入最低组,摄入最高组的早发性常规型腺瘤风险升高45%,锯齿状病变未见显著相关性。这一关系呈非线性,在UPF每日摄入达到一定量(经热量调整的7-8份)时进入平台期。

在另一项参与者中位年龄为60.3岁的队列分析中,UPF高摄入与常规型腺瘤和锯齿状病变均有相关,与本研究结论不同。研究者猜测,UPF相关的机制——如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促炎信号激活以及饮食相关的基因毒性物质暴露——可能在年轻患者与病变关联性更强。

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的基因组分析中,大肠杆菌素相关突变特征在EOCRC中频率高至几倍,提示生命早期暴露可能留下持久印记推动常规型腺瘤-癌变。相较之下,锯齿状病变更依赖表观遗传改变,UPF对其影响或许较弱。

此外UPF摄入与小型、低风险腺瘤关联较强,或许也反应了年轻人群中早筛发现造成的偏倚。

本研究参与者UPF摄入量显著低于美国平均水平,且研究跨越时间较长,对食物成分的收集并不完善。研究未观察到单一食物品类对疾病关联的特异介导,随着食品加工工艺和配料的发展,具体成分相关的探索也变得比较困难,还需要后续研究确。

参考资料:

[1]Wang C, Du M, Kim H,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Precursors Among Women. 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3, 2025. doi:10.1001/jamaoncol.2025.4777

本文作者丨代丝雨

来源:奇点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