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翻车!特权阶层落马后,大Logo成烫手山芋,中产消费逻辑巨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2 22:39 1

摘要:“可不是嘛!之前地铁里一排过去能瞧见好几个老花包,现在倒是不怎么见到了。反倒是那些什么始祖鸟、迪桑特的冲锋衣,街上倒是越来越多了,上次我去爬山,感觉全北京的精英都穿它去了。”

“哎,你最近有没发现,路上背LV、Gucci的人好像少了点?”

“可不是嘛!之前地铁里一排过去能瞧见好几个老花包,现在倒是不怎么见到了。反倒是那些什么始祖鸟、迪桑特的冲锋衣,街上倒是越来越多了,上次我去爬山,感觉全北京的精英都穿它去了。”

这是最近茶余饭后,经常听到朋友们议论的话题。看似随意的几句对话,却挑破了当下奢侈品市场那层看似光鲜的表皮,露出了底下暗潮涌动的新格局。

你可能觉得奇怪,奢侈品不就是有钱人买的东西?有钱人少了,那市场冷清点也正常。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曾几何时,拥有一款LV老花、Gucci双G的包包,是无数中产家庭的“梦想标配”。它不仅仅是一个包,更是努力工作、跻身更高社会阶层的“通行证”。那一眼就能认出的Logo,就像无声的宣言:“瞧,我也是有身份的人!”

一半的钱,可以说都花在了让别人“看见”上。为了这份荣耀,他们可以省吃俭用,可以咬牙跺脚,甚至可以背上一年半载的贷款。

然而,今天的现实却显得有些残酷。2025年的奢侈品市场,冰火两重天。一面是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净利润拦腰砍半,LVMH集团上半年利润也缩水了两成多;另一面,却是爱马仕皮具销量逆势上涨,卡地亚、梵克雅宝等顶级珠宝腕表品牌依旧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局面,绝非一句简单的“经济下行”就能解释。真正的原因在于,那些过去依靠“大Logo”笼络中产人心的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为什么?因为当下的中产,变了。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为了一个Logo去“过度消费”。经济压力的增加、阶层固化的现实,让中产们变得更加务实。他们意识到,过去那种“炫富式”的消费,并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想想看,前几年网上多少“特权阶层”因为炫富而“翻车”,这让“大Logo”从“身份象征”瞬间变成了“张扬的风险”。谁还愿意冒着风险,去背一个可能招致非议的包呢?

于是,一种叫做“大Logo羞耻症”的情绪,在中产圈子里悄然蔓延。大家开始刻意回避那些过于显眼的Logo,转而追求一种更为低调、内敛的风格。过去那种“不被认出就是钱白花”的心态,彻底被“越低调越显贵”的新审美所取代。

当“大Logo”的光环逐渐褪去,谁又接过了中产的消费权杖呢?答案是那些一直以来就以“低调奢华”著称的品牌,以及那些善于自我革新的老品牌。

Loro Piana(LP)、Bottega Veneta(BV)这些牌子,它们的产品Logo小到几乎隐形,设计简约得仿佛“无印良品”一般,可一件衬衫却能卖到一万五。

它们靠什么征服消费者?靠的是顶级面料的触感、考究剪裁的线条,以及那种不言而喻的高级感。这种“老钱风”的精髓在于: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解释了也白搭。它不需要外部的认可,而是追求内在的满足和圈层的共鸣。

这股风潮,也影响了曾经的“大Logo”鼻祖。比如拉夫劳伦(Ralph Lauren),十年前,它的马球Polo衫可是中产的标配,那大大的马球Logo,是多少人向往的美式休闲风。但现在,拉夫劳伦也悄悄弱化了Logo,转而走起了更内敛、更有质感的“美式老钱风”,反而因此赢得了新的增长。

这种审美转向,其实是社会心态的映射。经济上行时,人们渴望展现自己的财富和成功;经济下行时,低调、务实反而成为了主流。奢侈品的风向,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它的转向。

如果说“老钱风”是中产在审美上的换挡,那么户外品牌的崛起,则是中产在消费赛道上的“乾坤大挪移”。

始祖鸟、迪桑特这些户外品牌,近几年简直火得一塌糊涂,甚至出现“越涨价越抢手”的怪现象。以前你可能觉得,穿冲锋衣是去爬山徒步的户外爱好者,现在你可能会发现,CBD写字楼里、咖啡馆里,甚至时装周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这背后,藏着中产阶层一种更为深刻的“躺平心态”。钱越来越难赚,阶层上升的通道也越来越窄,与其把辛苦赚来的钱,投入到可能风险重重的房产或其他投资中,不如先享受当下,及时行乐。

“与其买个包回去供着,还不如买套冲锋衣,周末去户外撒个野,透透气。”

这种消费逻辑,其实是中产对“情绪价值”的极致追求。既然财富提升无望,那就转向追求那些能立刻带来快乐、带来松弛感的体验。露营、滑雪、徒步,这些曾经属于小众爱好者的活动,如今成为了中产阶层释放压力、寻找自我、彰显生活态度的“新时尚”。

他们不仅要晒生活方式,晒装备,还要晒自己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健康积极形象。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炫耀”,它炫的是体验、是自由、是那种“虽然钱难赚,但我依然能享受生活”的豁达。

所以,现在奢侈品市场的格局,大概可以总结为:

一、真正的富人:“大爷永远是大爷”。他们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微乎其微,依旧是顶级奢侈品(如爱马仕、高珠腕表)的忠实拥趸。他们不为炫耀而消费,只为品质、为传承、为圈层。

二、曾经的“大Logo中产”:被迫转型**。他们不再追求一眼可辨的Logo,转而青睐低调奢华的“老钱风”,或将消费重心转移到能带来情绪价值的户外体验和轻奢旅游上。他们从“为别人买单”转向了“为自己买单”。

所以说到底,这奢侈品市场的洗牌,不仅仅是品牌的兴衰,更是社会财富分配和心态变化的缩影。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阶层的固化,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以前,我们买Logo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现在,我们花钱是为了安慰自己,是为了买一份快乐、一份体验、一份独属于自己的情绪价值。大额的、需要“踮脚”才能消费的奢侈品,中产们开始变得谨慎;而那些小而精、能带来即时满足和精神慰藉的“越级消费”,却反而越来越多。

看懂了“大Logo”的遇冷,看懂了“老钱风”的逆袭,看懂了“户外牌”的狂欢,我们就看懂了当下最真实的消费趋势。它不仅关乎商品,更关乎人心,关乎我们每个人对幸福、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来源:非常务人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