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 月 3 日,小红书以 1.48 亿元全资收购东方支付,正式敲开第三方支付大门,业务范围覆盖跨境支付等非银业务。这并非简单的资产收购,后续其还追加 7870 万元增资,将东方支付注册资本从 1.213 亿元提升至 2 亿元,以满足《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
一、豪掷千金:1.48 亿拿下支付牌照的战略考量
11 月 3 日,小红书以 1.48 亿元全资收购东方支付,正式敲开第三方支付大门,业务范围覆盖跨境支付等非银业务。这并非简单的资产收购,后续其还追加 7870 万元增资,将东方支付注册资本从 1.213 亿元提升至 2 亿元,以满足《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实缴资本要求,释放出深度运营支付业务的明确信号。
这场斥资超 2 亿元的布局(含收购与增资),核心是摆脱对外部支付通道的依赖。作为内容社区转型电商的代表,小红书 2024 年电商 GMV 已达 4000 亿元,同比增长 45%,但长期依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通道,需支付 0.6% 左右的交易手续费,按此测算,仅 2024 年就需支付约 24 亿元手续费。拿下支付牌照后,这部分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业内预估每年可节省 2 亿 —3 亿元。
更关键的是构建商业闭环。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支付牌照补齐了小红书 “种草 — 交易 — 支付” 的生态短板,平台可在合规前提下获取完整的用户消费数据,优化推荐算法与营销精准度。同时,这也是应对监管的必然选择,在强化平台主体责任的政策导向下,自持支付牌照能避免未来无牌经营的风险。
二、矛盾显现:边裁边招背后的商业化困局
就在拿下支付牌照的同时,小红书正经历大规模人事震荡。618 商业化不及预期引发高管震怒,电商、技术等多部门裁员比例达 20%,但同期平台仍开放超 3500 个销售、广告岗位,这种 “边裁边招” 的操作引发内部争议。
内部员工透露,战略摇摆、高压工作及频繁高管更迭加剧了不安全感。这种矛盾本质上是内容社区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天然冲突。小红书以 UGC 种草起家,用户对 “过度营销” 敏感度极高,但资本压力下,其不得不加速变现 ——2024 年 GMV 突破 4000 亿元后,市场对其 2025 年的预期已攀升至 5000 亿元以上。
支付牌照的落地虽能降低成本,但短期内难以解决核心问题。被收购的东方支付经营状况并不乐观,2024 年营收 888 万元、净亏损 800 万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76 万元、净亏损 527 万元,缺乏真实交易流量支撑。小红书需要将平台内直播打赏、商品购买、到店核销等高频场景导入,才能盘活这张 “亏损牌照”,但这又可能进一步加重用户的商业化感知。
三、野心与挑战:支付牌照能否撑起商业野心?
1. 商业化路径的加速迭代
拿下支付牌照后,小红书的商业野心逐渐清晰。参考抖音、美团的发展路径,其正构建 “内容 — 电商 — 本地生活 — 支付” 的全链路生态。短期将聚焦线上电商,把种草内容与商品购买、自有支付工具直接绑定;长期则可能切入本地生活场景,成为即时零售的参与者,甚至探索跨境支付业务,契合其跨境电商的布局需求。
这一布局将改变小红书与阿里、京东等平台的分账模式。此前通过第三方支付通道,资金结算需经过多重环节,分账周期长且成本高。自有支付系统上线后,可实现资金直达,缩短结算周期,同时节省通道费用,提升商户黏性。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指出,支付数据的沉淀还能帮助小红书优化供应链,推出更精准的商家服务。
2. 难以回避的多重挑战
野心之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是合规风险,东方支付历史上曾出现合规问题,小红书需建立严格的风险隔离机制,避免资金混同,同时严守反洗钱与数据安全要求,不得滥用用户交易数据。其次是用户习惯培养,支付宝、微信支付已形成垄断格局,小红书需通过补贴、场景绑定等方式引导用户切换,这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更关键的是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网友戏称 “小红书不想给大厂打工,却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反映出对平台过度变现的担忧。618 商业化不及预期的背后,正是用户对硬广、直播带货等形式的抵触。如何在利用支付数据优化推荐的同时,避免过度营销引发用户流失,是小红书必须破解的难题。
此外,支付业务的盈利压力也不容忽视。中小支付机构普遍面临 “缺乏流量支撑 — 营收不足 — 难以覆盖成本” 的困境,小红书虽有场景优势,但要实现支付业务盈利,还需叠加分账、自动结算、营销红包等增值功能,这对技术研发与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野心之下的生死考验
1.48 亿收购支付牌照,是小红书摆脱 “大厂打工仔” 身份、构建独立商业生态的关键一步,年省数亿元手续费、完善数据闭环的诱惑显而易见。但边裁边招的人事震荡、亏损的支付标的、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矛盾,都意味着这场突围不会一帆风顺。
对小红书而言,支付牌照只是 “入场券”,而非 “护身符”。未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平衡好速度与质量:既要快速将支付功能与电商、本地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盘活牌照价值;又要守住内容社区的核心优势,避免过度商业化引发用户流失。这场豪赌的结果,不仅决定着小红书的商业化前景,也为互联网内容社区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提供了重要样本 —— 在流量见顶的时代,野心需要敬畏用户,激进需搭配稳健。
来源:科技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