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4日,我们迎来第19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延续对"糖尿病与幸福感"的深切关注,呼吁全球“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
导语:2025年11月14日,我们迎来第19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延续对"糖尿病与幸福感"的深切关注,呼吁全球“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
当加班熬夜成为常态、外卖应酬取代家常便饭、久坐不起与“压力山大”如影随形——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职场节奏,是否正悄然侵蚀“打工族”的健康底线?
1。值此世界糖尿病日,我们特邀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潘琦教授,一同揭开职场糖尿病的真相,守护属于每一位职场人的健康权益与幸福未来。职场糖尿病: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5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已达1.48亿,位居全球首位211。糖尿病不再只是“老年病”,还正悄然席卷职场中生代与新生代。图1. 我国糖尿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正在侵袭职场主力
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糖尿病发生的“温床”。研究显示,久坐3456734图2. 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加剧职场人群患糖尿病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的危害并不是简单的“血糖高”,若不早发现、早控制,糖尿病可能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从而引发心、脑、肾、眼、足等多系统并发症8,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98。一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确诊后第一年血糖水平越高,未来发生肾衰竭、失明、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的风险越大10。而病程较长甚至已经出现并发症后再“亡羊补牢”式地强化降糖,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已显著受限11。因此,重视糖尿病早期阶段的血糖控制,获益将更大!重视早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早起始,长获益
Q:什么是早期糖尿病呢?
早期糖尿病通常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发现得比较早(短病程,一般<5年),二是尚无器官损害(如心脏、肾脏、眼睛、神经系统未受到损伤)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β细胞功能,利于远期血糖控制,还可通过代谢记忆或遗留效应减少远期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8。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后续24年随访的结果显示,早期血糖控制带来的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及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几乎是终身的13目前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根据个体化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尤为重要。二甲双胍凭借强效降糖、安全性高、低血糖风险低、价格合理、可及性强以及潜在心血管获益等优势,已成为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8、《全球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2025)》(IDF指南)等多部权威指南共同推荐的T2DM治疗的一线基石用药。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新诊断T2DM患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能同时显著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HbA1c(图3)15。此外,UKPDS研究证实,与常规血糖控制相比,T2DM患者早期使用二甲双胍进行强化血糖控制能够降低心肌梗死风险31%、降低全因死亡风险30%13加强早期筛查,共筑第一道健康防线
应对职场糖尿病潜在发生风险,需个人、企业与社会多方协同,加强早期筛查与预防。
Q:哪些人群需要重点筛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需重点筛查血糖,筛查方法为两点法,即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8。糖尿病前期个体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药物干预8。Q:职场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个人层面:践行健康工作/生活方式
减少久坐行为3:建议使用站立式办公桌或安排工间活动休息,每小时进行3-5分钟的步行或拉伸,鼓励在工作日进行适度体育锻炼
优化饮食结构4:外出就餐时主动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确保营养均衡
有效管理压力16:通过深呼吸练习、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韧性
企业层面:创建支持性工作环境
提供健康膳食:倡导为员工在工作场所提供健康午餐
优化工作安排6:优化轮班制度,将夜班纳入职业健康政策考量
加强健康监测7:对暴露于噪声、粉尘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加强健康监测和定期筛查,重点关注工龄较长的员工
结 语
职场糖尿病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迫在眉睫的挑战。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阻断疾病发生或进展的关键。让我们在世界糖尿病日之际,从了解走向行动,关注早期血糖管理,共同构建职场健康防线。守护健康,从控制血糖开始;提升幸福感,从职场行动起步!
专家简介
潘琦 教授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项目负责人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九项
《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Zhou YC, et al. Mil Med Res. 2025 Jun 2;12(11):28.
[2]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5). IDF Diabetes Atlas (11th ed.).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https://diabetesatlas.org
[3]Vera-Ponce VJ, et al. Dialogues Health. 2025 Jan 6;6:100204.
[4]Chen F, et al. Chronic Dis Transl Med. 2024 Jun 13;11(1):69-77.
[5]Pena-Gralle APB, et al.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 2022 Jan 1;48(1):5-20.
[6]Xie F, et al. BMC Endocr Disord. 2024 Dec 18;24(1):268.
[7]侯宇辰,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3, 40 (12) : 1411-1418.
[8]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 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1):16-139.
[9]高蕾, 等. 中华全科医学, 2020, 18(12):2136-2139.
[10]Laiterapong N, et al. The Diabetes & Aging Study. Diabetes Care. 2019 Mar;42(3):416-426.
[11]VADT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09 Jan 8;360(2):129-39.
[12]Russo G, et al. Diabetes Ther. 2021 May;12(5):1445-1461.
[13]Adler AI, et al. Lancet. 2024 Jul 13;404(10448):145-155.
[14]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Global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ing Type 2 Diabetes–2025. https://idf.org/t2d-cpr-2025.
[15]DeFronzo RA, et al. N Engl J Med, 1995, 333(9): 541-549.
[16]https://diabetes.org/health-wellness/mental-health/ease-diabetes-care-stress.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