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十一没啥动静了,不是没人买,是大家花钱的“心思”变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20:31 1

摘要:今年双十一,我打开购物APP翻了20分钟,最后只买了包抽纸——不是没钱,是真觉得“没啥非抢不可的”。

今年双十一,我打开购物APP翻了20分钟,最后只买了包抽纸——不是没钱,是真觉得“没啥非抢不可的”。

往年这时候,朋友圈全是“凑单攻略”“熬夜抢券”,今年连电商的弹窗都少了。有人说“双十一凉了”,但其实不是活动不行,是咱们普通人的消费想法,悄悄换了个样。

一、先说说今年双十一的“冷”,到底是啥样

我问了身边12个朋友今年双十一买了啥:

- 4个没打开过购物APP;

- 5个只买了刚需(洗衣液、牙膏这类用完就得补的);

- 2个凑了单,但转头退了一半“没必要的东西”;

- 只有1个买了件外套,还是“刚好旧的穿坏了”。

不是平台没使劲:满减、预售、直播带货一样没落下,但大家就是“提不起劲”——往年那种“不买就亏大了”的感觉,今年几乎没了。

二、第一个变化:“凑单省钱”,现在觉得是“花冤枉钱”

前几年双十一,我为了凑满200减30,买过2箱卫生纸、1瓶没用过的面膜。结果卫生纸堆阳台占地方,面膜过期了都没拆封——算下来,为了省30块,多花了100多买没用的。

今年身边人都在说:“凑单那点优惠,不如少买一件用不着的”——以前是“为了省100,花500”,现在是“不需要的,花1块都嫌浪费”。

这不是抠门,是大家开始算“实际账”:买一堆没用的,不仅花了钱,还得收拾、占地方,不如“缺啥买啥”来得轻松。

三、第二个变化:“便宜”不再是第一,“值不值”才是

往年双十一,我总抢“9.9包邮”的塑料盆,用两次就裂了;今年我花35块买了个厚塑料盆——贵了点,但能装、不容易坏,算下来能用三四年,反而更划算。

现在大家买东西,先想的是“这东西能用多久”“是不是真需要”,不是“够不够便宜”。

比如我妈,以前双十一抢99块的保暖内衣,穿一季就起球;今年她花200块买了套纯棉的,说“虽然贵,但舒服耐穿,穿三年都没问题,平均下来比便宜的划算”。

四、第三个变化:“囤货”变成“轻消费”,不想被东西“绑着”

前几年我家柜子里堆的全是双十一囤的洗发水、零食,今年柜子空了一半——不是买不起,是不想“被囤货绑架”。

现在很多人开始“轻消费”:洗衣液用完再买,零食吃没了再囤,不提前堆一堆占地方。

我同事说:“以前囤货觉得‘有安全感’,现在觉得‘东西少点,生活更清爽’”——毕竟家里堆得满满当当,打扫都费劲,不如简单点。

五、双十一“冷了”,不是经济不行,是消费更“清醒”了

有人说“双十一凉了是因为大家没钱”,但我身边不少人今年换了新电脑、报了瑜伽课——不是没钱,是钱花在了“更愿意花的地方”。

比如:

- 以前花1000块买5件“穿一次就扔”的衣服,现在花1000块买1件质感好的外套;

- 以前花500块囤零食,现在花500块带家人吃顿火锅;

- 以前花200块买没用的化妆品,现在花200块办张书店的年卡。

钱还是那些钱,但大家开始把它花在“让生活更好”的地方,不是“为了凑单而买”。

六、最后聊两句:双十一的“冷”,是消费变“成熟”了

以前双十一像“全民狂欢”,大家跟着热闹买一堆;现在双十一更像“普通购物日”——需要的就买,不需要的就划走。

这不是双十一不行了,是咱们从“盲目买”变成了“理性买”——不再为了活动花钱,而是为了生活花钱。

你今年双十一买了啥?是囤了一堆,还是只买了刚需?你现在买东西,更看重便宜还是实用?评论区聊聊~

来源:小白爱生活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