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打一次管三年”?专家:每年接种可获最佳免疫保护效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18:16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95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7岁的王大爷今年没打流感疫苗。他说:“我前年已经打过一次了,听说能管几年,没必要年年打。”这个说法在邻里间流传已久,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其实,这恰恰是很多人对流感疫苗的最大误解之一。

真相是:流感疫苗,每年都得打。

在很多人眼里,流感只是“感冒的亲戚”,症状差不多,扛一扛也就过去了。可实际上,流感病毒的“杀伤力”远远超过普通感冒。它不仅传播速度快,还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数据,每年因流感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以万计,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是高危人群。

而它最“狡猾”的地方在于,每年都换“马甲”——病毒株不断变异,上一季流行的毒株,下一季可能就销声匿迹了。你去年打的疫苗,未必能应对今年的病毒。

就像换季穿衣服,春天穿的外套,到了冬天怎么可能保暖?病毒在换季,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得及时“换装”。

很多人不打疫苗的理由千篇一律:“我身体好,不容易感冒”“去年打过了,今年就不用了”“疫苗不是能管几年嘛?”听着合理,其实漏洞百出。

首先,疫苗的保护期就没那么长。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疫苗指南明确指出,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一般只能维持6到8个月,超过一年,抗体水平就大幅下降了。

更重要的是,病毒在变。疫苗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识别敌人”,可敌人换了脸,去年的识别系统自然就失效了。这也是每年疫苗成分都在调整的原因。

所以,千万别以为打过一次就“一劳永逸”。你没得流感,不代表疫苗没用;更不代表今年也同样幸运。

有人说:“我去年打了也没得病,今年不打也没事。”这种想法,其实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你没生病,也许是疫苗在悄悄起效,也可能是周围人都打了,病毒传播被阻断了。

更现实的是:即便你最终感染了,打过疫苗的人,多数症状更轻,恢复更快。而没打的人,尤其是免疫力弱的人群,可能要进医院,甚至进ICU。

不少研究已经证明,疫苗虽然不能100%防止感染,但能够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这就像系安全带,不是用来防止事故,而是用来降低伤害。

并非每个人感染流感都会发展成重症,可一些群体一旦中招,后果往往更严重。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本就偏弱,流感一来,身体哪怕只是“轻微失守”,也可能迅速演变成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打流感疫苗不仅是预防感冒,更是预防住院和死亡。对他们来说,流感不是“小病”,而是潜在的“催命符”。

还有一类人也不能忽视——医护人员、教师、公交司机、超市营业员等,接触人多、流动频繁,既容易感染,也容易传播。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很多人等到身边人开始发烧咳嗽才想起打疫苗,可那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疫苗接种后需要2到4周时间才能形成有效抗体,这就像给身体“装防火墙”,可装完系统还得重启,才能生效。

所以,接种得趁早。根据我国流感流行趋势,北方地区的高发期通常是每年11月到次年1月,南方地区则可能持续更久。国家疾控中心建议,每年9至11月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窗口。

一针不到百元,保护一整季,别等病毒来了才想起“装门锁”。

很多人担心疫苗会有副作用,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本就敏感,怕“一针下去,反而出问题”。

其实,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安全性很高。常见的不良反应也就是接种部位轻微红肿、酸痛,个别人可能会有低热、乏力,一般1~2天内就自行缓解。

当然,如果你对鸡蛋严重过敏,或有过疫苗接种严重反应史,应提前告知医生,由专业人员评估是否适宜接种。

从大部分人的实际体验来看,打完疫苗最多就是“胳膊酸”,没听说谁“被疫苗打倒”。

打了疫苗,是不是就能“百毒不侵”?当然不是,但它是你最有力的“第一道防线”。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作息、不熬夜、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依然是预防流感的关键操作。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疫苗+防护”才是最稳妥的组合拳。

就像下雨天,撑伞是基本操作,但也不能踩水坑、淋着雨乱跑。疫苗是伞,生活习惯是雨衣,两者缺一不可。

“打一次疫苗管三年”这种说法,看似节省,其实代价不小。流感变异太快,疫苗保护期限也不长,年年接种,才是科学策略。

一针疫苗的成本,也许比你平时的一顿饭还便宜;但它带来的保护,却可能让你少住一次院,少输几袋液,甚至躲过一次重症。

为自己,也为家人,别把健康交给运气。疫苗这件事,早做早安心。

参考资料:

《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4-202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中国流感监测周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与效力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年第5期

来源:健康内科南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