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我给你掰扯掰扯,从那街头巷尾的顺口溜,到震古烁今的“诗圣”杜甫,这中间,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这诗,是从哪儿来的?
听我给你掰扯掰扯,从那街头巷尾的顺口溜,到震古烁今的“诗圣”杜甫,这中间,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您想啊,最开始那会儿,啥叫诗?
不就是大家伙儿心里头有话,憋不住,就那么顺溜儿地说出来,跟唱戏似的,又或者像那农忙时节,一边干活一边吼两嗓子。
这《诗经》您翻翻看,里面多少歌儿,谁写的?
谁知道啊。
可能就是一山里的猎户,打着猎,觉得这景色好,就嘟囔了两句;也可能是个婆娘,在家等着男人,心里头委屈,就编了个小调儿。
这些人,没啥文化,也没想着留名,就是把自个儿那点儿喜怒哀乐,顺着性子就倒了出来。
就跟现在咱们村里头,大老娘们唠家常,啥话都敢往外说。
谁能想到,他们随口这么一说,就这么一传,一千年、两千年过去了,咱们今天听着,还是那么有味儿,那么亲。
他们,就是用最实在的法子,记下了活生生的人生。
没啥文化包袱,没啥艺术追求,就图个痛快,把心里那点儿真玩意儿说出来。
咱们现在还能从那些“野路子”的歌里,瞅见当年人怎么活,怎么爱,怎么愁,怎么盼。
他们,就是中国诗歌那最早的一批“讲心里话的”老百姓。
要不是后头有人给捡回来,搁在一块儿,说不定早就烂在泥土里了。
二、 玩意儿,还得讲究:从“写得好的”,到“让人服气的”
后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强了,大家伙儿觉得,这光把话说出来还不行,得说得好听,说得有门道。
诗,就慢慢成了一门学问,一门手艺。
这时候,就得出来那些“写得好的”了。
他们不光会说,还会琢磨,怎么用词儿讲究,怎么把景儿描得活灵活现,怎么把道理说得让人一听就懂,还觉得特有道理。
您听过那骆宾王的《咏鹅》吧?
几句话,就把那鹅写得跟活似的,还有那小孩儿,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还有李绅那《悯农》,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农民的心坎儿上,累死累活,吃不饱饭,谁听了不心疼?
孟浩然那《春晓》,写那早晨的景儿,安静,舒服,一读就觉得神清气爽。
这些歌儿,现在谁不知道?
早跟咱们的日子搅和在一起了。
这些人,写得好,日子也过得明白,大家都服气,他们的诗,也就传下来了,成了“写得好的”的榜样。
不过,“写得好的”之上,还有更了不起的。
那些人,写诗不光是玩儿,他们还能带动着后头一帮人往前走,给后头的人开了路,这才是真正的“让人服气的”大作家。
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给诗歌这东西,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能称得上“让人服气的”大作家,屈指可数,但他们一个顶一个,把咱们这诗歌的长河,照得灯火通明。
他们不仅诗写得好,更用自个儿的脑子和心,把中国这文学的路子,给走宽了。
那说起来,就得提屈原, 他活在那打来打去的战国时候,是个真敢吃螃蟹的人。
他开创的那“骚体”,不像《诗经》那样规规矩矩,那叫一个自由,那叫一个奔放。
您听那“…
…
兮…
…”
的句式,还有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那可不光是后来写文章的路子,更是他那股子爱国劲儿,那份对理想的执着,活生生立在那儿,让后人都跟着学。
那《离骚》,不光是首诗,更是一股子精气神,教大家伙儿怎么用文字,把心里最烈的感情,最深的念头,给吼出来。
然后是陶渊明, 他生在那乱糟糟的东晋。
那时候,外头打仗,朝廷里头乱,他呢,不愿跟那些当官的同流合污,就辞官回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
他的诗,就写那宁静的田园风光,写那悠闲的日子。
那是跟官场污浊的硬气,是对大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自己骨气的一种坚持。
他这“田园思想”,成了不少人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找个心灵寄托的地儿,也给后来的诗人们,开了另外一条道。
再说到唐朝的王昌龄, 他可是那北方边境诗的“头号人物”。
那时候,边关老打仗,他呢,就用那热血的笔,写边塞的壮阔,写那些守边疆的爷们儿有多威风。
他的边塞诗,不光是战场上的呐喊,更是对国家这事儿的心疼,对人活着的价值的琢磨。
在那个都想立功干大事的年代,王昌龄的诗,给人们出了个实在的当兵打仗,保家卫国的好主意。
要说起最热闹的盛唐,那就得是李白和杜甫了。
这哥俩,那是把中国诗歌抬到了顶峰。
他们是最好的朋友,但写起诗来,那是两码事。
李白, 人称“诗仙”。
他的诗,天马行空,跟喝了仙露似的,一下子就飘到九霄云外。
他写的瀑布,那叫一个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他对着月亮,那叫一个孤单,“举杯邀明月”;他对着未来,那叫一个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他用那彩色的笔,给咱们画了个腾云驾雾的诗意世界,让人觉得这天地多大,人活得多自在。
杜甫, 人称“诗圣”。
他的诗,就跟那厚重的土地,实在,压秤。
他用那尖锐的笔,写出了乱世里老百姓的苦,写出了那“开元盛世”光鲜下面的窟窿。
他的诗,就像一面大镜子,把社会的真面目照得一清二楚,他心里头,全是老百姓的苦,全是国泰民安的念叨。
有意思的是,李白和杜甫虽然路数不一样,但作品里头,总能瞅见对方的影子。
李白也有操心国家大事的时候,杜甫也曾写过那么几句特别有灵气、特别飘逸的。
这才能耐,把他们俩的地位,更是定了下来,都是那“让人服气的”大作家。
屈原、陶渊明、王昌龄、李白、杜甫,这几个硬汉子,用他们的诗,不光是把中国文学给撑了起来,更是把咱们中国人的那份心劲儿,那份情怀,给拧成了一股绳。
他们从那普通的地里长出来的,但写出来的诗,却能触到人心最深处,成了咱们这文化长河里,永远都照着路子的灯。
就那么回事儿,诗,从老百姓的顺口溜,慢慢变成了讲究人家的艺术,最后,有了这几个牛人,把这事儿给做到了顶。
来源:兔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