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组持续下降的数据,不仅是他个人焦虑的来源,也精准地指向了芭田股份调研团队所发现的种植痛点:土壤酸化正成为制约河南花生产区发展的无形枷锁。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市场洞察与数据支撑,芭田股份在2025年2月正式启动了“芭田豫南万亩良田计划”,而唐卫星,成为了这场系统
与芭田合力,还土地肥沃——记万亩良田沃土计划推广者唐卫星###
“我们县土壤的pH值从1982年健康的7.1,降到了2022年危险的5.01,尤其是最近这8年,pH值急剧下降了1.1。”
在河南省平舆县,卫星农业创始人唐卫星用一组数据揭示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农业危机。
河南省平舆县卫星农业创始人唐卫星
他进行的推演基于严谨的科学事实“如果按这个趋势,到2030年,土壤pH值可能降到4.0。那就意味着很多地就种不成庄稼。”
这组持续下降的数据,不仅是他个人焦虑的来源,也精准地指向了芭田股份调研团队所发现的种植痛点:土壤酸化正成为制约河南花生产区发展的无形枷锁。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市场洞察与数据支撑,芭田股份在2025年2月正式启动了“芭田豫南万亩良田计划”,而唐卫星,成为了这场系统性科学改土行动在平舆县的关键执行者。
芭田股份调研团队在市场调研
共识
一线经验与科学研判的契合
唐卫星三十多年的农资生涯,让他早就洞察到土壤酸化带来的系列问题:作物根系受损、养分固化、减产减收。
平舆县花生因土壤酸化大量死棵
他的困惑与观察,与芭田股份调研团队深入一线的走访与系统科学的研判产生了共鸣。芭田股份豫南大区行销总监王星表示,芭田股份调研团队全面解析了土壤问题背后的成因:土壤酸化不仅助长了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更激活了有毒物质,同时将磷、钾等关键元素“固定锁死”。沃土计划正是直指这一根源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唐卫星(右)与芭田股份豫南大区行销总监王星(左)在肥料仓库
“使用酸毕康配合芭田功能肥料将土壤调理好了以后,再继续上好的化肥,比如说咱的芭田有机无机、包括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等,每年把它加进去,慢慢地养着它,才能使土壤持续不断的得到改良。”唐卫星这种长期主义的改良理念,与芭田的产品组合和技术路径不谋而合。
破冰
芭田沃土计划在“不毛之地”的实证
“沃土计划”推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何打破零售店与农民的疑虑,是最大的难题。也因此,大部分人选择观望。
然而,在这片怀疑的坚冰之下,仍有星火闪烁。其中,鲁亚辉和刘新军等零售店主,成为了最初的同行者。面对挑战,唐卫星与芭田服务团队以及零售店主们选择的策略是:大量建设示范田,让田间实效作答。
唐卫星(左)与王星(右)查看鲁亚辉(中)示范田花生长势
第一块地,是亩产仅300斤的小麦田。面对这样的地,连唐卫星也说:“当时我也没有底气。”他对农户的承诺朴实而留有余地:“我只许他,我保你三季可以看着花生。”结果,“没想到只用了一季,今年的花生就已经长得很好了。”
唐卫星在服务田拍摄回访视频
更具代表性的改良,在鲁亚辉那块远近闻名的“不毛之地”展开。唐卫星回忆:“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到那块地里看了他的麦,地里几乎连草都没有,是光板,200斤的产量。”芭田服务团队对这块地进行了测土,pH值低至3.5。随后,他们实施了精准的芭田沃土计划,一袋芭田元素多配合三袋酸毕康使用。“通过今年的改良,鲁亚辉那块地种出来非常好的花生,也震撼了我自己。”唐卫星激动地说道。
鲁亚辉示范田8月观摩会人头攒动
鲁亚辉在8月份的观摩会上展示着当时惨不忍睹的照片:“小麦快成熟的时候都已经完全死了。使用芭田沃土计划改良后,土壤pH值从3.5改良至6.5。现在花生整体长势非常好。”据王星反馈,鲁亚辉的5亩花生地最终收获了2500斤!从绝收到丰收,这块示范田成了芭田沃土计划推广中最有力的语言。
鲁亚辉示范田效果对比展示
与此同时,刘新军同样建立了示范田。他在花生地里直接拿两块地的土壤做起了展示:“用芭田沃土计划进行土壤改良的情况。土壤非常疏松,透气性非常好。”他走向旁边的花生地:“这是邻邦的地,没有进行土壤改良。土壤发红,有甚至发绿,花生苗已经快死完了。”这触目惊心的对比,让他发出由衷的感慨:“咱的土壤也是该调理了。”
刘新军建立的示范田(右)改土对比情况
然而,唐卫星深知,仅靠线下观摩,传播速度和广度有限。为了让改土效果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触达更多心存疑虑的农户,他开始积极推动并知道零售店主和种植大户们拍摄短视频。
唐卫星的手机里,存下了小麦绝收的景象、花生苗的茁壮长势,pH值不断向好的时刻、丰收时的赞不绝口,每一个变化都被镜头忠实捕捉。这些动态的、连续的证据,让农户们切切实实地看见土壤改良带来的真实变化,极大地增强了沃土计划的可信度与吸引力,大量的回访视频在当地的微信群里反复传播,越来越多的农户因此慕名而来。
唐卫星(左一)与服务团队回访示范田
这些在不同地点、不同土壤条件下共同创造的早期成功案例,相互印证,形成了强大的实证集群,成为了粉碎质疑最有力的证据。
共生
市场信心与土壤焕新的共同成长
实证的成功,催动了信任的蔓延与合作的深化。零售终端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店主夏丽娜从“也是不敢相信”转变为坚定的推广者,因为她亲眼看到“咱这土壤调理了以后,反正花生不死了。”店主刘俊宏也是深受感触:“改良最起码管种花生了,对我触动是很大。”
更重要的是,农户成了芭田沃土计划最有力的代言人。十字路乡的种植大户赵晓凤抓着一把泥土,喜悦地展示:“我上了芭田沃土套餐。花生今年是真好!大果多、小果少!土壤暄得很!”她估算着花生亩产最少可以从700斤跃升至1200斤以上!同为种植大户的秦香梅则激动地表示:“你看这花生,长得又大又饱,抠都抠不动!这个土多暄!芭田土壤改良套餐,好的很呐!”
改土后的花生大丰收
从pH值3.5改良至6.5,从“光板”到“绿油油”的视觉冲击,从亩产700斤到1200斤的效益提升——芭田沃土计划用一套完整的产品与技术方案,辅以唐卫星所推动的、接地气的短视频传播策略,让“坚决搞三年,要搞出一部分好的田块”的目标,一步一步成为现实。这场行动,不仅改良了土壤,更重塑了渠道信心和农户认可,为唐卫星以及芭田肥料在平舆县市场的深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访示范田,农户点赞沃土计划
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效,唐卫星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坚持做对的事,把真正好的产品推广下去,让农民得到实惠,为子孙后代留住沃土,”他动情地说,“这件事的意义,远超出生意本身。这就是在行善,是在为农业的未来积德,是我们都能看到的福报。”
风吹过田野,带来泥土的气息。唐卫星知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还远未结束,但他脚步从容。因为他坚信,只要方向是对的,坚持下去,这片沃野千里的平舆大地,就永远充满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唐卫星(左五)与服务团队干劲满满
来源:同花顺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