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俄飞船落地瞬间冒火,美国飞船不会?是技术不如美国吗? 为啥中国载人飞船返航时候会落地冒火光、烟尘滚滚?美国飞船不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18:20 1

摘要:在观看神州二十号乘组返回地球的直播时候,您是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看中国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尤其是着陆的瞬间。在底部总有一阵火光出现,随之就会出现烟尘滚滚的画面,说壮观也可,说气势大也可。其实圈叔看俄罗斯宇航员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候,状况也差不多。

在观看神州二十号乘组返回地球的直播时候,您是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看中国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尤其是着陆的瞬间。在底部总有一阵火光出现,随之就会出现烟尘滚滚的画面,说壮观也可,说气势大也可。其实圈叔看俄罗斯宇航员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候,状况也差不多。

但问题就来了,为啥印度和美国的飞船却回来的时候总显得静的很,似乎是悄悄地就完成了着陆,就和一个是硬着陆,一个是软着陆一样,为啥呢?是我们掌握的技术不如美国吗?

真实情况则是这背后隐藏的技术路线不同。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个国家拥有独立实施载人航天的能力。而印度虽然一直很努力,也有过航天测试,但它的航天计划一拖再拖,至今尚未真的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载人航天技术之难,其中一个难点就在于飞船的返回。

现代载人飞船目前全世界有三份半,一个是中国的神州飞船,一个是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另外一个就是美国的载人龙飞船,以及印度的加甘扬飞船,但印度的载人飞船为啥是半个呢?原因就在于印度加甘扬飞船只做了两次再入大气层试验,并没有真正飞到太空,也就没有从太空的真正返回地球的经历。

有人说上天难,从天上下来还不容易?就像坐滑梯,从上下来多简单又轻松。其实这是一个谬论,要知道飞船从天上返回的过程,需要经历住1000多度高温的灼烧,着陆前夕,要把每小时数万公里的飞行速度最终减到0,以达到安全着陆的目的。

这三份半航天飞船在返航的时候,都是要在最后着陆前,打开降落伞来减速,以达到能降落到预定着陆点的目的。只是它们着陆方式各有不同。

主要区分在着陆场选择上面。

中国和俄罗斯的飞船都在陆地着陆的方式,美国的载人龙飞船以及猎户座飞船,印度正在测试的加甘扬都是最后在海面着陆。于是这个着陆点的差异,就成为了为啥中国和俄罗斯飞船着陆时候会冒火光的原因。

要知道,降落到海面的航天飞船是充分利用了海面水的减震反推作用。而中俄的飞船返回舱的降落伞则是这样运作的。在穿过大气层之后,返回舱的降落伞会打开,距离地面约1米的时候,经过降落伞大大减缓降落速度之后,加速度依旧较高,如果以这个速度撞击地面,宇航员可能就会受伤。那怎么办呢?

中国和俄罗斯的解决方案,就是在返回舱的底下安上了反推发动机。就在即将落地的瞬间,这个反推发动机会瞬间启动,这个启动会产生向上的推力,这个推力会把飞船的下降速度从每秒七八米,迅速减缓到每秒1到2米。

也正是因为这台反推发动机的瞬间启动,它发出的火焰会反冲击地面,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火焰和烟尘。

可以这样说,这是一次人为控制下的微型爆炸,而这次爆炸产生的冲击力,给返回舱一个“最后的缓冲”。

为啥美国飞船没有经历这个步骤呢?因为美国飞船,以及日后的印度飞船着陆在海洋洋面上。在返回舱落海之时,海面的浮力本身就成为了飞船的天然缓冲垫,利用大海海面的缓冲作用吸收走大量的向下冲击力。既然有免费的“水床”可用,何必再多此一举安装反推发动机呢?

所以,外形上的差异,技术路线的不同选择,并不代表着技术水平谁高谁低。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也有在陆地着陆的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船,就是在陆地着陆,但它没有设计反推发动机,而是采用了气囊缓冲。在着陆瞬间,飞船底部的气囊迅速充气膨胀,像安全气囊一样吸收撞击能量。只不过由于星际客机首飞就问题多多,以至于两名宇航员困在太空长达9个月,所以我们没能完整看到这一着陆过程。

而中国,也有在海面着陆的预案。我们可以在航天员的训练照片中,找到航天员们在水面放置的返回舱里训练的画面。

说到这儿,你可能好奇整个飞船返回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其实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太空芭蕾”,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酿成悲剧。

你看,中俄飞船着陆冒火而美印飞船不会,这背后的原因并不神秘,就是简单的技术路线选择差异。陆地着陆就需要反推发动机来缓冲,海上着陆则依靠海水缓冲,各有各的考虑,各有各的优劣。

航天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一技术路线的独木桥,而是多种技术方案并存的立交桥。重要的是确保宇航员安全回家,至于用什么方法,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下次当你看到神舟飞船着陆时底部冒出的那团火光,你就可以自豪地告诉身边的朋友:看,这就是我们中国飞船的“安全刹车”,它正护送我们的航天英雄平安回家!

来源:风云圈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