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制止餐饮浪费典型案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17:17 1

摘要: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2024年以来以《节约型餐饮服务单位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强“节约型餐饮服务单位”动态管理,共组织开展两批评选工作,累计15家餐饮单位获评。在此基础上,全区各地在健全制度机制、聚焦重点领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2024年以来以《节约型餐饮服务单位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强“节约型餐饮服务单位”动态管理,共组织开展两批评选工作,累计15家餐饮单位获评。在此基础上,全区各地在健全制度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部门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领效应的实践经验。现发布一批典型案例,供各单位学习借鉴。

01包头市昆都仑区创新构建

“四维四有”长效监管机制

包头市昆都仑区市场监管局锚定“社会餐饮、入网餐饮、集体聚餐、单位食堂”四类重点场景,构建“四维”监管重点,分类型建设“四有”标准及全链条长效机制,创新构建“四维四有”长效监管机制:社会餐饮细化宣传、点餐、打包“三个必须”标准,推动增设“小份菜”,鼓励剩菜打包;入网餐饮推行“平台+商家”双监管,设节约提示与小份菜专区,规范餐品标注;集体聚餐实施“协议+菜单”双举措,签订制止浪费协议,设计精简套餐;集中用餐(食堂)从供餐、加工、宣传三端发力,推行“按位供餐”“半份半价”,优化食材利用,营造节约氛围。此举针对四类餐饮业态分类施策,细化全链条管理标准,推动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走深走实。

02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开展

“小小电子秤量出节约大美德”活动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实施精细化动态管理,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养成节约习惯。一是在食堂显著位置设置配有“浪费有量,节约光荣”提示语的电子秤,实时提醒学生自觉控制取餐量。二是每日组织学生会成员在就餐区域开展现场督导,学生在送还餐盘时,由督导人员对剩餐进行称重。三是建立日常台账机制,学生会每日将监督记录汇总形成《食品浪费每日登记表》,实行精准引导与管理。此举将节约理念融入日常管理,有效激发了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意识,使食堂成为培育节约新风的重要实践课堂。

03通辽市扎鲁特旗以厨余监测

推动校园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通辽市扎鲁特旗市场监管局联合环卫部门,创新采取厨余垃圾动态监测机制,精准掌握各学校产出数据,指导优化食材加工流程,有效减少了前端损耗。一方面两部门对辖区内第五中学、职业教育中心等六所学校进行重点检查,全面督促学校落实餐厨垃圾台账管理,要求分类放置、日产日清、专人负责。另一方面通过要求学校每日统计摘菜量与剩饭剩菜量,精准反馈指导后厨按需备餐,明确规定控制单品菜量、合理利用早餐剩余食品,实现了从采购、加工到售后的全链条管控。此举将厨余数据作为核心参考指标,有效推动校园餐饮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为构建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04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车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创新动态配餐模式实现降本增效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车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动态监测、精准配餐”管理模式,通过每日预估用餐人数,制定科学的食材采购计划与菜品备餐量,从源头上避免过量加工。推出“个性化”自助餐服务,在菜单中明确提示“过量剩菜需付费带走”,引导就餐人员按需取餐、珍惜粮食。该模式实施后,在营造节约风尚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中心平均每月可节省餐饮开支2000余元。此举以数据预测为基础优化运营流程,实现了杜绝浪费与降低成本的有机统一,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05兴安盟扎赉特旗以自律协议

构建制止餐饮浪费责任闭环

兴安盟扎赉特旗餐饮协会牵头制定并推行《餐饮单位反食品浪费自律协议》,系统性地明确了行业“三大责任”:一是供给端责任,承诺推广“小份菜”“半份菜”,并清晰标注菜品分量与建议消费人数;二是服务端责任,设立专职“点餐引导员”,对明显过量点餐行为进行主动提醒与劝导,并全程提供打包服务;三是管理端责任,建立规范的食材损耗定期盘点制度,并每月公示餐厨垃圾减量成效,接受社会监督。该协议同时明确了违约处理条款,对多次违规、浪费严重的单位,由协会进行行业约谈与通报,情节严重的则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从而构建起“自律约束+行业监督+执法保障”立体化治理格局。

06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

多维宣传引导筑牢反餐饮浪费思想防线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多维宣传体系,推动节约理念深入人心。一是依托线上平台广泛宣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餐饮监管群等渠道精准推送《制止餐饮浪费告知书》,并组织线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知识答题,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与法律意识。二是推动宣传教育向校园延伸,联合区域内中小学共同播放《制止餐饮浪费青年在行动》主题宣传片,以生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观念,进而带动家庭成员践行节约风尚,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良性互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校园家庭互促的方式,有效拓展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了群众抵制浪费的思想根基。

编辑 : 华锐岗桑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热线请联系杨主任:13522430544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 9819 5532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8698678800

来源:无线锦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