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段家庭监控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视频中,一位92岁的老人被亲生儿子在厨房暴力推搡、拉扯、击打,最终倒地不起。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有些人不好好孝顺家中父母不说,竟然还敢动手殴打自己的亲生父母。
最近一段家庭监控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视频中,一位92岁的老人被亲生儿子在厨房暴力推搡、拉扯、击打,最终倒地不起。
亲生儿子为何要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下如此毒手!打人者后面如何处呢?
据红星新闻报道,杨某中一家在两年前因拆迁搬入观后村,住进了两层小楼。屋内家电齐全,装修新式,生活条件远高于本地平均水平。
不少邻居都曾看到杨某中穿西装、提着笔记本电脑出门,看起来像个做小生意的老板。但越体面,越冷漠。
家里条件不差,老人却常年一个人坐在门口晒太阳,低头沉默,神情枯槁。没人陪她,也没人听她说话。
被打老人陈某琴并非无人可依,她还有四个女儿。但四个女儿早已出嫁,各自成家。常年不住在家中,也很少回来看望。有时送点吃的,见一面说说话就走了。
老人生病,基本没人照料。邻居说:“她女儿回来得少,家里就杨某中一人。”而这个儿子,是她37岁所生,杨某中也是家中唯一的男丁,被当作宝贝养大。
村里人都知道,杨某中在家里说一不二。他脾气火爆,说话带火气,稍有不顺,就摔东西、骂人。
邻居透露,这已不是第一次家暴。平时晚上也常听到屋内有老人喊叫,声音大得吓人,还伴有摔物声。“但谁敢敲门?人家家里的事。”
老人曾在门口小声抱怨儿子脾气不好,说自己“日子难过”,但说着说着就不讲了。
一位邻居坦言:“她说话方言重,我们其实听不大懂。”因为方言的原因,说了没人听懂,不说也没人问,老人只能沉默。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下此狠手?
答案可能藏在拆迁之后的利益分配中,村民透露,拆迁款分配不透明,房产归属模糊,家中所有财产几乎由杨某中掌控。
老人名下是否有产权不清楚,姐姐们也没明确分配,钱在谁手上,谁就说了算。
杨某中不是没文化的人,村里人说他“有点文化”,但权力越大,情感越冷。
四个姐姐嫁了出去,家中只剩他一人“做主”。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不能再为他做饭洗衣,反而变成了“负担”。
这个“独子”长大后变成了一家之主,却不再是母亲的依靠。亲情变成索取,稍有不满,就动手解决。
11月10日,陈某琴的女儿偶然查看摄像头,发现母亲在厨房被按倒在地。她没有犹豫,立刻报警,并将视频发到网上。
这才让整个家庭的真相被揭开。老人随后被送医检查,确认无生命危险,现已由其他直系亲属接回照料。
杨某中也被当地的公安机关已发行数据流,该案件正在侦办中。
但令人担忧的是,有人猜测,老人可能因“他是我唯一的儿子”而不选择追责。这种情况,在法律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这起事件在村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老人开始私下议论:“92岁都还要被打,谁能想到?”
更有一些老人开始主动联系住在外地的子女,表达不想再和儿子儿媳长期同住的想法。“我们那一代人,年轻时不敢说,老了更不敢讲。”一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村干部也注意到了问题。他们表示,未来将加大对高龄老人的探访频率。“以前是每季度一次,现在每月一次,有情况就进门看看。”
在中国不少农村,家庭结构中“男丁继承权+经济支配权”的模式依然普遍存在。母亲晚年生活依附于儿子,女儿早早外嫁,家庭内部形成权力一边倒的格局。
这种结构,一旦缺乏情感支撑,就容易滑向压迫。老人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反抗能力。
附近的邻居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也都选择了装作没看见。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说。怕得罪人,怕惹麻烦,怕掺和别人家的事。
这起事件也让人意识到,家庭暴力往往不是一拳开始的,而是从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沉默中慢慢积累。
人心不古,孝道成空。
来源:重庆科教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