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粮官方平台发布消息称,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该集团从包括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国签订了大批量的粮食采购订单,但并未提及美国农产品,这也被市场猜测,在中美贸易缓和之际,美国大豆等农产品重返中国市场仍面临一定困难。
关注每日粮油,了解全球市场动态。
近日,我国最大粮食进口商中粮集团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市场各方关注。
中粮官方平台发布消息称,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该集团从包括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国签订了大批量的粮食采购订单,但并未提及美国农产品,这也被市场猜测,在中美贸易缓和之际,美国大豆等农产品重返中国市场仍面临一定困难。
据悉,自进入今年3月份以来,中美双方就关税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磋商和调整,涉及加征关税、反制措施及后续程序推进等,一度导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陷入停滞。直到本月初双方在韩国再次磋商后,双方各自撤销部分加征关税,才使得双方贸易关系有所缓和。
但就农产品贸易实质性恢复方面一直未得到官方确认。一方是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粮食进口来源国,目前正面临着秋粮集中销售时间,迫切需要重返中国市场,以便为新收获的玉米和大豆等秋粮作物提供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在此前的贸易中为保障国内供给,持续加大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粮食进口,导致当前国内供应存在阶段性过剩,叠加目前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对华出口仍需面临10%以上的关税,这使得采购美国粮食的时机并不成熟。
不过,除了中美大豆贸易重启目前可能面临落地困难外,每日粮油现在中粮最近发布的这则消息中还注意到,除了大豆等油料进口外,中粮旗下的中粮国际还签订了450万吨的小麦采购协议,并特别提到了对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进口采购增加明显。
从行业数据来看,尽管与我国临近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的小麦进口长期以来是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主,此后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美国份额快速下滑,法国小麦进口开始增加。
从2024年的小麦进口数据来看,当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336万吨,其次是加拿大和法国,美国则以190万吨的数量位居第四。但从俄罗斯进口的小麦数量仅为4万吨,不但远低于上述四国,甚至还低于哈萨克斯坦58万吨的进口规模。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以来我国逐步调整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策略之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饲料粉进口数量开始出现激增局面。
在2024年哈萨克斯坦除了对华有58万吨的小麦出口国,另有130万吨的小麦饲料粗粉进入中国市场,而今年1-9月份的小麦饲料粉进口数量更是达到了227万吨,这些进口的小麦饲料粗粉主要用于饲料领域。
此外,就在近期中国汇福粮油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还签署了一份15亿美元小麦深加工设施协议,设计小麦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
每日粮油之所以关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除了来自小麦玉米的饲料替代外,更为关键的是今年10月份以来中国小麦核心主厂区出现的持续降水天气。
资料显示,中国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5左右,其中90%以上都是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5亿亩,占全球11%,总产量连续10年在1.3亿吨以上,占全球17%。而黄淮海地区则是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小麦种植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其种植面积占全国冬小麦面积的七成多,产量近八成。
黄淮耕种区作为传统的地下水灌溉区,该区域对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恶劣天气状况以旱情为主,但在今年进入10月份之后该地区出现了持续多达40多天的阴雨天气,令部分地区的小麦冬播时间有所推迟,部分地区晚播延迟超过40天。
从市场表现来看,此前该地区因新收玉米水分高、难保管等问题,导致新粮上市初期价格一路走低,直到近期市场传出该地区企业开始大量从东北采购优质玉米,市场价格开始出现快速反弹。
而在小麦冬播方面,今年黄淮海部分小麦冬播面临土壤偏湿、整地难度加大、播期拉长等挑战,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截至11月12日,全国冬小麦播种已完成七成半,其中黄淮海地区已过七成半。
据悉,截至目前为止哈萨克斯坦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只主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除了小麦、玉米和面粉、小麦饲料粉外,还包括葵花籽油、豆油、豌豆等农产品等。
仅就小麦市场而言,在全球优质小麦产区中,哈萨克斯坦因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无污染,产出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且品质稳定,成为许多高端面粉品牌的优选原料源。
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每年小麦产量约为1800万吨,小麦出口规模位列全球前十,每年除了800万吨原粮出口外,还是中亚地区最大的面粉和小麦饲料粗粉出口国,每年仅面粉出口量也接近200万吨的水平。
早在2016年,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就破土动工,向国内提供小麦面粉、食用油等产品,还有蛋、奶、蜂蜜、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
来源:每日粮油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