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坚持早起的人,寿命比经常运动的人长3年不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5:07 1

摘要:不是说运动不重要,而是:早起这件“小事”,其实影响着我们几乎所有的生理节律和器官代谢。很多人把健康寄托在“下班后的一小时锻炼”,却忽略了早上起床的那一刻,才是身体真正的“启动键”。

我们总以为,日复一日地跑步、游泳、撸铁,就能赢得长寿的门票。但现实可能有些讽刺——那些清晨五点睁眼的人,或许比健身房常客更容易活得久一些

不是说运动不重要,而是:早起这件“小事”,其实影响着我们几乎所有的生理节律和器官代谢。很多人把健康寄托在“下班后的一小时锻炼”,却忽略了早上起床的那一刻,才是身体真正的“启动键”。

2023年《自然·通讯》期刊一项针对9万余人的研究发现,习惯性早起的人,不仅心理状态更稳定,死亡风险比“夜猫子”低出10%以上即便不常运动,早起者的寿命也显著高于晚睡者

这背后,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巨大悖论——我们在努力“补救”,却忽略了“源头”。早起不是自律的标签,而是生物钟的顺应。

生物节律,也叫昼夜节律,是人体内控制睡眠、激素分泌、体温波动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隐形指挥官”。它的核心驱动,正是“光”。

当清晨的阳光照进视网膜,脑中的松果体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启动清醒模式;而在夜晚蓝光干扰下,这种节律会被打乱,带来连锁反应。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晚睡会扰乱胰岛素分泌,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甚至与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形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你以为的“加班到凌晨+早上多睡会儿”,其实是在用时间透支健康。一个典型例证来自现实生活。

中国疾控中心曾对上海地区不同职业人群作过调查,发现长期晚睡者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比早起者高出近30%

这些人中不少都保持着每周三四次的运动习惯,但因生物钟长期紊乱,身体始终处于“补偿”状态,无法真正修复损伤。这就好比你每天把车开得飞快,却从不保养发动机。看似努力,其实在加速老化。

早起究竟改变了什么?首先是激素水平。规律的作息让皮质醇——一种影响免疫、代谢和抗压能力的激素——维持在健康范围,而夜猫子常常在凌晨皮质醇飙高,诱发焦虑甚至内分泌紊乱

其次是炎症水平。研究显示,早起人群体内炎症标志物(如CRP)水平更低,长期处于低炎症状态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和认知退化早起人普遍饮食更规律,而夜间进食被证实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脂肪堆积与肥胖风险。早起不等于“起得越早越健康”。

关键在于是否与自然节律同步。凌晨三点起床的人,其实和熬夜到三点没什么本质区别——生物钟依旧紊乱。科学建议将起床时间控制在清晨5:30至7:00之间,配合21:30至23:00的入睡时间,是最接近人体自然节律的作息。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指出,拥有稳定作息的群体,比作息混乱者患慢性病风险低21%,而这一优势随着年龄增长会更加明显。如何实现科学早起?不是“硬撑”,而是“调钟”。

第一步是固定起床时间,哪怕前一晚睡得晚,也不要晚起。大脑会逐渐形成固定节律,反而能提高睡眠效率。

第二步是清晨晒光,哪怕是阴天,也建议在起床后30分钟内接触自然光,激活褪黑素代谢,帮助身体清醒

第三步是控制夜间光源刺激,尤其是远离手机屏幕。蓝光会延迟褪黑素释放,让你越玩越清醒。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恰恰是生理系统最需要的“同步信号”。

有些人坚持跑步五年不间断,却因为作息混乱,依旧被高血压盯上;而一些不太运动但作息规律的人,则在健康指标上胜出一筹

这并非偶然。因为健康从不是单点发力,而是系统协调。就像一台机器,运动是润滑油,而节律,是整个运转的节拍器。放弃熬夜,不是放弃自由,而是重新掌握身体的主导权。文学中也早有对节律的深刻理解。

《黄帝内经》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强调人与自然节拍的同步性。历代医家均认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是养生要诀。《论语》中孔子也曾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并非道德说教,而是对节律与精神状态的高度统一认知。

早起,不只是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生物哲学。运动依然重要。但如果你一边熬夜打王者,一边早上跑五公里,健康的天平依旧倾斜真正的健康,不是靠某一个好习惯拯救,而是靠生活整体的有序和平衡比起“偶尔健身”,更重要的是“稳定节律”

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却更决定寿命质量。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坚持早起的人,真的能比经常运动的人活得更久吗?

研究并不是鼓励我们放弃运动,而是提醒我们:生命节奏的锚点,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里。而早起,恰好是那个最容易被忽视、却最值得坚持的“健康起点”。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早起习惯与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5):612-616.

[2]李建军.生物节律失调对慢性病风险的影响机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10):1240-1245.

[3]陈立新.睡眠节律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3):198-202.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