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足迹深深留下。前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去追逐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
这期为大家介绍 ---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Shenzhen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深技大”或“SZTU”,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一所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先进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极具“工匠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名片
院校简称:深技大
创办时间:2018年
院校类别:理工类大学
院校本部:深圳市坪山区兰田路3002号
发展历史
2015年,深圳市开始筹建深圳技术大学(初期依托深圳大学招生)
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学校独立招生并招收首批本科生
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校训
唯实求精
校徽
深圳技术大学校徽以盾形为主体,采用蓝色为主色调,核心元素包含校名和六根立柱图形,寓意建校初期的六大学院支撑学术发展。盾形结构象征学术权威与知识守护。蓝色主调与科技属性主色调选用深蓝色系,契合“技术大学”的定位。立柱图形与学院架构六根立柱作为核心视觉符号,既构成支撑盾形的力学结构,又隐喻建校初期的机械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六大学院体系。
名校风采
坪山校区(主校区):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兰田路3002号,以“空中校园、绿色生态”为设计理念,现代工业风与自然景观交融。
标志性设施包括“梧桐树”图书馆(实行24小时开放)、中德啤酒酿造过程控制实验室、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智能驾驶实训中心。
深度融入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人才培养
实行“教授负责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学生需完成企业真实项目。
全面推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
与国外合作院校开展“双学位”项目,学生海外学习交流比例高。
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
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8%,其中超80%扎根粤港澳大湾区。
毕业生平均起薪位居广东省同类高校前列。
多名在校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参与创业项目。
科研平台及成果
深圳市先进光学精密制造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三维数字建模工程实验室。
雷根斯堡医疗电子机器人实验室(中德合作)。
研发“高精度三维显微测量技术”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
参与制定“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行业标准。
开发“城市智慧停车系统”在深圳市推广应用。
办学特色
办学模式创新:中国少数几所直接以“技术大学”命名且专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办高校。
培养体系特色: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有深圳市半导体先进制造学院、顺丰丰学产业学院、比亚迪未来出行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设有广东首个华为鲲鹏菁英班、腾讯安全英才班、百度人工智能菁英班、比亚迪汽车工业设计菁英班、龙芯中科英才班等特色班15个。
国际化办学:全面引进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和质量标准。
社会贡献
技术服务:为深圳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年均超100项。
技能培训:年均为社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数千人次。
国际合作:成为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合作平台。
学科优势
聚焦先进制造、智能交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领域,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大力推动AI+学科交叉融合。设17个学院,开设40个本科专业。
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刷新深圳高校ESI最快入榜记录。
深圳技术大学以其鲜明的应用型定位、深度的产教融合模式和国际化办学路径,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发挥着示范作用。学校坚持“来自实践、面向应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的办学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探索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发展道路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作家李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