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事外贸和国际物流的小伙伴,对这些问题一定不陌生。海外舱单申报作为货物出境的“通行证”,直接关系到货物能否顺利清关,一旦出现漏报、错报,不仅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导致货物滞留、延误交期,甚至影响企业信用。
“货物到港被海关扣了,说舱单申报有问题!”“装船前24小时要交的申报到底是AMS还是ISF?”“阿联酋新实施的MPCI申报怎么操作才不会错?”
从事外贸和国际物流的小伙伴,对这些问题一定不陌生。海外舱单申报作为货物出境的“通行证”,直接关系到货物能否顺利清关,一旦出现漏报、错报,不仅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导致货物滞留、延误交期,甚至影响企业信用。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全球最常用的6大海外舱单申报制度(AMS/ISF、ACI、AFR、ICS2、MPCI),从适用范围到申报要点,再到避坑指南,一篇文章帮你搞清楚!
美加篇:美国AMS/ISF与加拿大ACI,反恐背景下的“双保险”
美洲地区的舱单申报制度起源较早,核心围绕反恐和供应链安全,要求极为严格,是外贸人最容易踩坑的区域。
1. 美国AMS
AMS全称Automated Manifest System(自动化舱单系统),是美国海关在“9·11”事件后推出的强制性申报制度,适用于所有前往美国或经美国中转的海运、空运货物,哪怕只是船舶途经美国港口不停靠,也需要申报。
申报主体主要是船公司、货代或无船承运人,申报时间严格限定在装船前24小时。这里要注意,“装船前24小时”是指货物实际装到船上的前24小时,而非开船前24小时,一旦错过时间,货物很可能被直接拒装。
申报内容需包含提单号、船名航次、货物品名(不能笼统写“日用品”“电子产品”,需具体到型号)、收发人完整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集装箱号等。若信息有误,不仅会面临5000美元的罚款,还可能导致货物到港后被扣查,产生高额滞港费。
2. 美国ISF
如果说AMS是“船公司端”的申报,那ISF就是“进口商端”的补充。ISF全称Importer Security Filing(进口安全申报),因需提交10项进口商相关信息和2项船公司相关信息,被称为“10+2申报”。
申报主体通常是美国进口商或其授权代理,申报时间同样是装船前24小时。这10项进口商信息包括进口商海关登记号(EIN)、货物制造商信息、集装箱装箱地点、拼箱公司信息等,2项船公司信息则是船舶积载计划和装载位置验证。
3. 加拿大ACI
ACI全称Advanced Commercial Information(预申报商业信息系统),相当于加拿大版的AMS,由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强制执行,适用于所有进口或过境加拿大的海运、空运货物。
ACI申报要求申报主体必须具备ACI代码,这是从事加拿大进出口业务的“准入凭证”。申报时间也是装船前24小时,内容除了基础舱单信息外,还必须额外申报货物的6位HS编码,这是ACI申报的核心要点,若HS编码报错,货物很可能被海关重点查验。
欧亚篇:日本AFR、欧盟ICS2,高效清关的“金钥匙”
欧亚地区的舱单申报制度更注重“提前预警”和“数据互通”,尤其是欧盟ICS2,堪称全球最复杂的舱单系统之一。
1. 日本AFR
AFR全称Advance Filing Rules(预申报制度),是日本海关为提高清关效率设立的制度,核心应用于日本,同时非洲部分国家也有类似命名的规则。
日本AFR适用于所有进口至日本的集装箱货物,申报主体为船公司或无船承运人,申报时间为船舶离港前往日本前24小时。申报内容相对简洁,主要包括提单号、货物品名、收发货人信息、集装箱号等,没有过多复杂的附加信息要求。
2. 欧盟ICS2
ICS2全称Import Control System 2(第二代进口管制系统),是欧盟在2023年推出的新一代舱单申报体系,替代了旧版的ENS申报,覆盖范围和要求都大幅升级。
适用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包括欧盟27国,还涵盖挪威、瑞士、北爱尔兰等关联地区。不管是在欧盟卸货的货物、过境欧盟靠港但不下船的货物,还是内陆过境欧盟运往其他非欧盟国家的货物,都必须申报。比如中国出口货物到土耳其,若运输路径途经希腊、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就必须完成ICS2申报。
申报主体分为多层级:船公司、航空公司等承运人需提交主提单层数据;货代作为分提单申报人,需单独申报分提单层数据,且必须提供自身的EORI编号(欧盟经济运营商注册识别号);若收件人或电商平台持有最低层级提单数据,还需提交货物层数据。这种多层级申报要求,意味着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要准确关联,一旦某个层级出错,整个申报都会受影响。
申报时间也分运输方式:海运集装箱需在装船前24小时申报,散货或短途海运可在抵港前2-4小时申报;空运要在装机前提交预装载数据,航程超4小时的需在航班抵欧前4小时提交完整舱单;公路和铁路则需在抵达欧盟首站前1小时申报。
货物品名需详细准确,搭配至少6位HS编码;收发货人信息除了企业信息外,还要提供货物实际负责人的姓名、国籍、联系方式等身份信息,个人收件需补充护照号或身份证号;另外需完整申报所有运输节点信息,注明是否经过高风险地区及中转港停留时间等。
中东篇:阿联酋MPCI,新兴市场的“新挑战”
MPCI全称Maritime Pre-Load Cargo Information(海运货物反恐预申报制度),是阿联酋在2025年7月31日正式实施的新规,宽限期至2026年3月31日,核心用于反恐和货物安全管控。
申报范围包括进口至阿联酋、在阿联酋中转或经停的集装箱货物;出口货物、散货、空集装箱等可豁免。
申报主体与资质是MPCI的核心:船公司负责主提单层申报,货代负责分提单层申报,多层分单需层层关联。申报主体必须拥有MPCI Party ID,这是阿联酋国家预审中心(NAIC)分配的唯一标识码,申报时需同时提供自身及上下层关联方的该ID,相当于“全链条身份认证”。
申报时间分情况:船公司无分单时装船前24小时申报,有分单时装船前6小时申报;货代最后一层分单需装船前24小时申报,中间层分单装船前6小时申报。
宽限期后违规将面临罚款和货物滞留,建议企业提前申请MPCI Party ID,熟悉申报流程。
3个避坑要点,轻松应对各类申报:
明确申报时间节点:不同国家/地区的申报时间差异大,美国AMS/ISF、加拿大ACI是装船前24小时,欧盟ICS2分运输方式,阿联酋MPCI分单情况,一定要提前列好时间表,设置提醒。
核对核心信息准确性:HS编码、收发货人信息、集装箱号是所有申报的核心,尤其是HS编码,要确保与货物品名匹配,避免因“笼统申报”被查验;欧盟ICS2和阿联酋MPCI的多层级信息,要确保上下关联准确。
提前准备资质文件:阿联酋MPCI需要MPCI Party ID,这些资质文件要提前申请,避免因缺少资质无法申请。
来源:领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