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价格为啥疯涨?从一根“小条子”看全球半导体新周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4:54 1

摘要:最近你换手机、装电脑,八成都被内存条、SSD 的报价吓了一跳:同样 16G、32G,价格比去年翻了不止一倍。不是商家黑心,而是上游存储芯片真的在集体涨价。

内存这种小条子,从来没想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最近你换手机、装电脑,八成都被内存条、SSD 的报价吓了一跳:同样 16G、32G,价格比去年翻了不止一倍。不是商家黑心,而是上游存储芯片真的在集体涨价。

行业数据统计,2025 年三季度 DRAM(内存)合约价同比涨了约 170%,涨幅甚至超过了黄金;NAND 闪存今年以来也在持续上调,部分规格一周内涨幅超过 10%。

小米等整机厂都公开喊话:内存和闪存成本猛涨,被迫调高终端售价。

看似一根小小内存条,背后却是 AI 浪潮、产业周期和中美博弈交织出的新一轮“存储超级周期”。

这轮疯涨,根子在需求结构被 AI 改写。因为需求端:AI 把内存变成“新黄金”。

Ai 续连吞噬大量的高端存储。

大模型训练、推理需要大量显存和高带宽内存(HBM)。HBM 本质上还是 DRAM,只是做成多层堆叠封装,附在 GPU旁边。现在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厂商,越来越多产能被“抽走”去做 HBM,给英伟达、AMD、云厂商供货。

对内存厂商来说,产能是有限的,当同一条线要同时生产 HBM 和普通 PC用过DRAM,厂商自然优先高毛利、高签约期的 AI 客户。结果就是手机、平板、PC 等消费级市场,反而成了被动买家,要么接受更高价格,要么排队等货。

人都是经济动物,市场一波动,大家就害怕,造成大家恐慌性备货。

看到现货价格不断上冲,品牌厂担心“再等等就更贵”,开始超量下单备库,进一步加剧了短缺情绪。部分现货 DDR 价格在一周内飙涨 20%,典型的“涨价预期反过来推高现价”。

财大气粗的 AI 厂商,把内存变成战略物资,花不起大价钱的手机厂只能挨打。

另外,内存供应,可谓是寡头垄断,韩国企业占大头。

内存涨价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背景:这是一个高度寡头化的市场。球 DRAM 基本被三星、SK 海力士、美光三家垄断;NAND 由三星、铠侠+西数、美光、SK、以及份额在 5% 左右的中国长江存储等组成。

玩家少,意味着一旦大家默契减产、控供,价格弹性就非常惊人。

想要控价格,几个韩国厂商合计一下,全球都得接受,哪怕中国有长江存储,也没啥话语权。

有机构披露,三星、SK 海力士、美光在 2025 年四季度与客户谈判时,集体要求 DRAM、NAND 合约价上涨 30%,甚至推迟给报价,逼着下游接受更高价格。

涨价背后,还有一条更深的暗线:中美在存储上的长期博弈。

中国厂商,在美韩厂商夹缝中生存。

长江存储(YMTC)是中国 NAND“国家队”,合肥长鑫(CXMT)是 DRAM“国家队”。由于美国出口管制,两家在设备采购、技术迭代上都遭遇显著障碍,YMTC 全球份额一度被压到 5% 以下。

2025 年,YMTC 宣布尝试用国产设备打造新产线,目标 2026 年拿到 15% 的全球 NAND 份额;同时传出与长鑫合作切入 DRAM 与 HBM,希望在 AI 时代抢一席之地。

短期看,中国厂商的确没啥话语权,但长期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 PC 和手机生产行业,作为上游产业的内存行业,也会有突破。

内存价格疯涨,并不是一场简单的“缺货风波”,而是 AI 浪潮、寡头博弈、技术封锁和产业周期叠加出的结果。

看懂这一轮,你就会明白:今天手里这根小小的内存条,其实已经站在了新一轮全球科技竞赛的风口上。

来源:超先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