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青:为何说魏桥张波对实业报国的真实感言让我想起了张士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3:50 1

摘要:前段时间刷到一条视频,在央视新闻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看到魏桥张波董事长对家族企业传承的一些言论,他谈到了自己的创业感想以及对下一代管理者的要求,可以说意气风发,还有就是谈到了为国创业,实业报国。他不仅仅是创二代,如今也是这座民营航母的掌舵人。当然,家家都有一本难

#海青点评#前段时间刷到一条视频,在央视新闻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看到魏桥张波董事长对家族企业传承的一些言论,他谈到了自己的创业感想以及对下一代管理者的要求,可以说意气风发,还有就是谈到了为国创业,实业报国。他不仅仅是创二代,如今也是这座民营航母的掌舵人。当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虽然如今企业庞大,围绕几个大集团也产生了无数的生态公司,但也面临不一样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大形势之下。显然他的一举一动和战略眼光都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虽然这家企业富可敌国,在原有产业圈内拥有超级核心竞争力,毕竟规模摆在那个地方了。然而对于很多竞争对手来讲难以撼动。不仅仅是在国内,而且在海外拓展速度也很快,体现出了家族的实力。但是也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没有把张士平的故事真正传播出去,虽然在圈内或者是在企业内部对这位老人极其尊重与推崇,但外边的人对于张世平的创业故事以及张士平为国创业的初心了解的太少太少。

我曾和魏棉的老董事长张士平有一面之缘,也对这位老人发自内心佩服,我觉得在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忽略了对这位前辈创业成功的研究。他在邹平小城里默默发展,达到今天规模太不容易了,而且给子女留下了如此巨大的财富,无愧于一个好父亲。起初并不是特懂金融,但在创业中不断学习成长。他不愿应酬,更不喜欢交际,而且一生不碰房地产,就是如此兢兢业业的一位农民企业家成就了山东最大民营企业魏桥创业集团,他被称为“亚洲棉王”,在他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感觉如今的张波也不像年轻时的样子了,而越来越像老董事长了,所以说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悄然改变。说句心里话,张士平的创业事迹对很多人都是一个学习蓝本,最主要的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我关注的企业家不少,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但他属于一个被忽略的人,虽然他不像很多企业家那样能言善辩,但却务实推进,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不断扩大规模,每一步都特别扎实,每一次都赢得特别彻底,确实厉害。虽然他已经去世,但当年那些老员工对他的深厚感情以及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都令人钦佩,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跟着他的人都发财致富了,所以说张士平是一个有口碑的优秀企业家,他的口碑在于成为巨富之后依然对员工很好。虽然在很多问题上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当年他的各种决定都经历了市场检验,到今天虽然老人走了,但他的子女带领企业迈进了新时代创业征程。

人生有很多说不清的缘分,也有太多的不期而遇,就像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见过山东省委原书记梁步庭,那时是因为我对省委书记的办公室很感兴趣,想亲眼看一看,当年三爷爷与三奶奶为我创立了条件,所以我也记住了当年那一位老书记微笑的面容。然而对于山东首富张士平来讲,也是一种缘分,起码是有一面之缘,有画面感。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不一样的气场,但见过和没见过不一样。在1991年的时候,每个周末他都会亲自去接他们单位子女的孩子,当年他们单位有辆特别好的子弹头,在90年代这种造型的车特引人注目,因为数量比较少,我记得那台车的品牌是尼桑。有一天,我围着这个车来回得看,天上下着小雪,因为我从小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围着车前后左右,看得特别着迷,也忍不住去摸车身。这时有一位中年人走过来,他对我说:“你喜欢这台车吗?”我说当然喜欢,可惜买不起呀,当时他的穿着特别普通,不像一位企业家,而是一位老农民形象,穿了一件灰色的棉外套,记得当时他穿的那件衬衣是灰颜色,因为通过领子能发现,那时很多人穿衬衣都是白色或黑色,所以当时也让我特别注意。后来我知道他的名字叫张士平,因为那个时期他开始在社会上有名气了,但也仅仅局限在邹平那一块,没想到以后魏桥集团能做得如此之大。当年,他就给我讲这台车的性能有多好,他举了几个小例子,通过他的面相知道他脾气挺好,我也问了一些小问题,他很认真,很友善。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小孩而爱理不理,从这件小事能感觉到一个人的坦诚,能把企业做到如此大,在做人做事的细节问题上肯定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我对这位老人的一点印象。

不得不说在那个时期魏桥就变成了一个隐形企业帝国,也可以说闷声发财,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他的理念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同行,而且敢于借助银行资本,所以视野不一样,当然,也存在很大风险,因为你要拓展海外业务就必须要扩大规模,那么扩大规模就需要不断地投入,有的时候会进入良性循环,有的时候会进入恶性循环,所以有时也是运气。在韩国纺织业高速发展的时期,通过合作顺利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纺织企业王者,由于他特低调,所以有关他的创业故事只在小范围内传播。有段时期纺织行业受到了重创,面临挑战,据说当时在鲁南有一家企业由于上了氧化铝,发展速度极快,后来他去考察,回来后很快就做出了决断,到后来魏桥也上了氧化铝项目,当然对此说法不一,我的信息来源于当年滨州化工厂的一位领导,但对于企业内部当年上氧化铝的一些来龙去脉说辞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总之这些新项目让魏桥更上一层楼。不仅在纺织,而在氧化铝方面都具有了强大地位,有了话语权,也就有了定价权,所以越来越大。而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山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当时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对此支持。大领导支持,企业能干,于是形成了良性循环,后来他们在海外的那些投资项目也和能源有关,所以说这家企业从事的项目越来越具有了核心竞争力。

当年他在做纺织厂的时候,建了很多电厂,因为也是一种资源有效利用,但有了这么多电厂,那么在纺织成本上也和其它企业不一样,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属于一种创新,也是一种高效生产力的表现,虽然当时和电力系统也有了一些矛盾,但最终还是解决了这些矛盾,可见他的协调能力有多强。这个改变对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所以说无因不会有果。然后就是他又做出了一个关键性决定,对棉花大规模收购加工,可以说大力出奇迹,说到底还是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当年跟上了韩国纺织业快速崛起时期,这是大机遇,当然后来和日本伊藤忠的合作也带来了巨大机遇,所以说一家企业能做到巨无霸,除了自身企业的良性运转,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展现。当然,这离不开张士平对时机的判断。但从他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稳中取胜,不去投资不擅长的领域,不熟悉的领域,没有驾驭能力的领域,但如今的魏桥好像有一些不一样,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所以对此说法不一,但不管如何,只要能安全稳定有序发展就是胜利。

对于张士平的创业故事,说句心里话,你越了解就会越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佩服。因为他创办企业的初心从开始的那一天就没有改变,就是为国创业。而且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成就了太多太多的富豪,这是他身上最大的价值所在,不仅仅让自己的家族变得富有,而且让更多的家族变得富有。也让邹平感到无上的光荣,也成为当地利税大户。他的创业历程也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初心,他无愧于当年所获得的那些殊荣,其实太少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美国制裁华为,任正非顶住压力带领华为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风采,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魏桥当年在日本和韩国特别强的亚洲纺织领域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呢?这个故事对创业者来讲极具吸引力,对于如今的中国企业树立民族自信心,坚定品牌出海,其实也有一些借鉴意义与启发价值。但可惜的是如此巨大的企业却没有在宣传上获得更进一步的突破,没有借助张士平的故事在软实力方面为企业注入强劲动力,每当想起总会有些叹息。

如果从张士平的人格方面来讲,我觉得应该称之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就是在实干中不断地突破,所以说张士平的故事很有含金量。因为在没有文化、没有背景的情况之下干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让人佩服,同时在精打细算以及战略投资方面绝对有着不同的眼光和格局,所以对老董事长的钦佩之情在魏桥集团内部也依然有着不一样的好声音。如果没有张士平,就没有魏桥的今天。当然,家族企业有家族企业的优势,也有家族企业的不足。今天的魏桥创业集团还能如此展现在我们面前,还是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如今出现危机的企业太多了。

虽然老董事长已经离世,但在张波的带领下,魏桥集团依然在市场上格外活跃,除了原来的纺织企业,然后就是中国宏桥集团,也就是世界铝王。在铝和铝合金等材料领域显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这几年魏桥集团进入汽车领域,当然,有自己铝产品释放的需求,也有一些或多或少属于政治任务,不得不说选择了跨界,但只要跨界就意味着风险。不管你的企业原来多么强大,资本多么雄厚,一旦进入一个泥潭,就会彻底把自己耗尽,而这种问题会对一个企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在国家媒体上看到了五个人的访谈,其中有一个就是为魏桥张波,所以让我想起了张士平这位老人。因为他在我的内心里很有份量,可惜他的故事了解的太少了,能把企业做这么大一定有更深的原因。#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

来源:于海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