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围棋:方圆社的那些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14:53 1

摘要:方圆社的故事是日本围棋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围棋组织的兴衰史,更是一部关于变革、创新与现代化的史诗。

方圆社的故事是日本围棋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围棋组织的兴衰史,更是一部关于变革、创新与现代化的史诗。

如果说四大棋所(本因坊、安井、井上、林)代表了围棋的封建世袭与古典传统,那么方圆社就是打破这一枷锁,将围棋推向现代化和大众化的先锋。

日本围棋的革新引擎:方圆社兴衰史

一、 诞生的背景:旧秩序的黄昏(19世纪末)

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1868年)的浪潮席卷日本,废藩置县,旧有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延续了数百年的“四大家”(棋所)制度也走到了尽头:

1、经济支柱崩塌

棋士们失去了幕府的支持,生活无着,围棋界面临生存危机。

2、世袭制的僵化

棋艺由家族血脉而非才能决定,限制了高手的发展。

3、需要新出路

围棋必须适应新时代,否则将走向衰亡。

二、 横空出世:革新者的集结(1879年)

1879年,在一位关键人物的推动下,方圆社正式成立。这个名字寓意深刻——“方”指棋盘,“圆”指棋子,代表了围棋的本质。

1、核心领袖:村濑秀甫(又名:秀甫)悲剧天才

他是十八世本因坊秀甫(1838年—1886年),棋力极高,公认是当时最强的棋手之一,甚至胜过当时的本因坊家主秀荣。然而,因出身卑微(据说是木匠之子),他一度无法继承本因坊家,被迫离开,生涯坎坷。

2、革新精神

痛苦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旧制度的腐朽。他成为方圆社的首任社长,立志创建一个以棋力为准、开放平等的新组织。

3、精神领袖

中川龟三郎,本因坊丈和的儿子, 他是方圆社的联合创始人和实际运营者,是秀甫的坚定支持者,负责社内许多具体事务。

三、 开天辟地的革新之举

方圆社进行了一系列石破天惊的改革,彻底改变了日本围棋的面貌:

1、出版现代棋谱与杂志

他们创办了日本第一份现代围棋杂志《围棋新报》,定期刊登棋评、棋谱和新闻,使围棋信息得以快速、广泛地传播。这打破了以往棋谱只在小范围内秘传的传统。

2、建立段位认证制度

方圆社率先向社会公开授予段位证书。只要棋力达到标准,无论出身,都可以申请获得段位。这极大地激励了业余棋手,推动了围棋的普及。

我们今天熟悉的“段位制”,其普及化正是从方圆社开始的。

3、引入“新闻棋战”雏形

他们与报社合作,通过报纸连载重要对局,让围棋比赛成为公众事件。这为后来现代新闻棋战(如棋圣战、名人战)奠定了基础。

4、向大众普及教学

方圆社广招门徒,公开授课,编写教材,真正将围棋从“世家绝学”变成了面向大众的智力运动。

四、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

方圆社的崛起,自然与传统的本因坊家形成了激烈竞争。这一时期,日本棋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方圆社

代表革新与大众化。

2、本因坊家

代表传统与正统。

3、关西的井上家

也是一股重要力量。

其中最精彩的桥段,莫过于方圆社社长村濑秀甫与本因坊家掌门秀荣的“握手言和”。

两位顶尖棋手最终放下门户之见,在1886年进行了一场“决斗”,最终秀甫获胜。但更重要的是,两人此后被共同授予“八段”准名人称号,承认了彼此的地位,秀甫成为十八世本因坊,一度实现了和平。

五、 巅峰与落幕:新时代的序曲

秀甫去世后,方圆社由中川龟三郎、石井千治(中川龟三郎二世)等强手相继领导,继续蓬勃发展。然而,进入20世纪,新的矛盾出现。

最大的问题在于:方圆社本身也出现了内部纷争和僵化的趋势。

而本因坊家在新锐秀哉的领导下,重新展现出活力。双方意识到,无休止的内斗只会让围棋界整体衰落。

历史的转折点发生在1924年,在濑越宪作等有识之士的斡旋下,方圆社、本因坊家、裨圣会等主要围棋组织宣布合并,共同成立了“日本棋院”。

方圆社以一种最光荣的方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不是被消灭,而是作为最重要的基石之一,融入了现代围棋的最高殿堂。

六、总结:方圆社的遗产

方圆社的故事,是一个“革新者”的故事。它的遗产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围棋世界中:

1、制度遗产

现代段位制度、新闻棋战模式。

2、精神遗产

打破了围棋的阶级壁垒,确立了“棋力至上”的公平原则。

3、组织遗产

它是日本棋院的直接前身,是围棋现代化的摇篮。

可以说,没有方圆社的筚路蓝缕,围棋可能至今仍是一种封闭的、小众的古老技艺。

它用四十多年的时间,为围棋接上了现代化的引擎,其功绩,永载棋史。

来源:学习成为习惯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