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武城县武城镇东岳觉寺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鲜红的辣椒、红润的地瓜、嫩绿的甘蓝迎来了丰收。今年,这些特色经济作物不仅产量喜人,市场销路与价格更是持续看好,农户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背后,是武城镇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精准服务,以务实作风打通产销链条,助推农业
在武城县武城镇东岳觉寺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鲜红的辣椒、红润的地瓜、嫩绿的甘蓝迎来了丰收。今年,这些特色经济作物不仅产量喜人,市场销路与价格更是持续看好,农户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背后,是武城镇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精准服务,以务实作风打通产销链条,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
在武城镇东岳觉寺村的种植基地,刚刚破土而出的地瓜个大红润,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分拣、装袋。
武城镇东岳觉寺村种植大户张保利告诉记者:“今年种植了100余亩花生和地瓜、菜花等蔬菜,往年为销路没少犯愁,但今年情况大不相同。从播种时的技术指导,到收获前的市场对接,镇里的农业服务队早就帮我们想到了前头。你看这地瓜,品相好,订单早就订出去了,价格也比去年高出一截。”
据了解,今年以来,武城镇党委政府提前谋划,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组织农技骨干深入田间,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确保农产品品质;另一方面,更是化身“推销员”和“联络员”,主动对接,多渠道拓宽销售路径。
“我们深知,‘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今年,我们提前对接了大型商超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直供渠道。同时,也积极联系电商平台,开展线上推广,帮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走出武城,卖上好价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让农民的丰收成果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武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振超说。
干部的实干作风,激活了乡村产业的“一池春水”。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建立产销对接微信群、对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系列组合拳,武城镇有效化解了农户“丰收的烦恼”,实现了从“产出来”到“卖出去”再到“卖得好”的跨越。
来源:爱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