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禁绝一技术,害中国落后百年!如今才知多致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00:08 1

摘要:历史有时候真讽刺——汉唐明三朝能北击匈奴、西逐突厥、硬刚蒙古,怎么到了清朝,连几千洋人都能轻松打进北京城?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盛世”王朝,究竟废掉了中国哪些“武功”!

历史有时候真讽刺——汉唐明三朝能北击匈奴、西逐突厥、硬刚蒙古,怎么到了清朝,连几千洋人都能轻松打进北京城?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盛世”王朝,究竟废掉了中国哪些“武功”!

先看一组扎心对比:

汉朝:白登之围,匈奴一口气出动40万骑兵围困刘邦,汉初虽败但后期直接横扫漠北,打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唐朝:面对“控弦百万”的突厥,李靖三千铁骑夜袭阴山,活捉可汗灭其国,西域诸国纷纷归附。明朝:哪怕到了崇祯13年(272岁“高龄”),还能在松锦集结10万野战军和清军长期对峙。

反观清朝:1860年英法联军仅8000人登陆,清军在京畿凑出3万兵力,结果只击毙5个敌人就全线溃败,北京直接“无血开城”。更讽刺的是,同期缅甸、阿富汗甚至非洲祖鲁人都能让英法付出更大代价,清朝战绩连土著都不如!

为啥差距这么大?

根本在于清朝的军事建设始终“防内重于御外”。军队核心任务是维稳,而非国防。鸦片战争时,英军将领就发现清军战术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士兵排着密集队形当活靶子,火炮命中率低且炮弹不爆炸。

清朝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是毁灭性的:

销毁历史记忆:乾隆借修《四库全书》之名,销毁明朝档案超1000万份,导致郑和下西洋等关键历史成谜。制造全民文盲:故意压制汉族教育,清末文盲率高达90%,使科技传承出现断层。排斥西方技术:1793年英国使团献上蒸汽机、战舰模型,被乾隆视为“淫巧奇技”扔进圆明园吃灰。47年后,英军用同类武器轰开国门。

更荒诞的是科技自阉

明朝发明的“开花炮弹”技术失传三百年,鸦片战争时林则徐竟要重新从西方引进。火器专家戴梓发明连珠铳(早期机关枪),因担心“杀伤力太大遭天谴”而不敢献朝廷。

对比日本:同一本《海国图志》在中国被禁,在日本却成明治维新教科书。结果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炮弹一半不炸,日军舰速炮速全面领先。

清朝的失败根源是体制僵化+利益集团捆绑

军费变园林:慈禧挪用了2000万两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6年未添一舰。而日本天皇带头捐钱购舰,全国节衣缩食扩军。武器采购黑幕:外购军火官员狂吃回扣,炮弹以次充好。黄海海战中,日舰中弹不沉,清舰一炸就瘫。指挥体系混乱:海军分北洋、南洋、福建三派,互不救援。战时光绪和慈禧各自发令,李鸿章能调淮军却指挥不动湘军。

最致命的是战略短视

清朝对近代战争认知停留在“械斗”层面,而日本早已建立总参谋部、推行全国动员制。甲午战时,日军集结高效,清军却连密电码被破译半年都浑然不知。

傀儡化统治: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累计签订不平等条约超300个,连皇帝废立都需洋人点头。主权全面沦丧: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军十几万,天安门由洋兵站岗,铁路沿线全成外国势力范围。精神阉割后果:直到1950年,溥仪被押回国时仍见人就磕头,满清皇族脊梁早已折断。

对比同期抗争国家

埃塞俄比亚在阿杜瓦战役全歼意军,泰国靠外交周旋保持独立,而清朝却沦落至想聘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治国”。

清朝用三百年证明:封闭必然落后,腐败注定挨打。但惨痛教训也激醒了中华民族——甲午战后,“振兴中华”成时代最强音,孙中山、康有为等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亡道路。

说到底,一个国家能否强大,不只看疆域大小,更要看其能否保护文明火种、敢不敢直面世界变革。 这或许就是“走出甲午”的真正意义。

互动话题:如果康熙乾隆当年积极拥抱工业革命,中国历史会怎样改写?评论区聊聊你的脑洞!

来源:清川泽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