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教育事业,从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到明确“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再到作出“强教必先强师”重要论述……从校园里的课程设置到教师队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念兹在兹,领航把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教育事业,从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到明确“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再到作出“强教必先强师”重要论述……从校园里的课程设置到教师队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念兹在兹,领航把舵。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兰州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甘肃人民的深情牵挂、对甘肃发展的格外关心、对甘肃工作的高度重视。殷殷嘱托重若千钧,使命在肩催人奋进。七里河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奋力书写“教育何为”的时代答卷,努力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七里河翻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崭新篇章。
党建领航强根基
筑牢教育发展“压舱石”
七里河区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发展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践行总书记“加强民生保障”的重要指示。通过实施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新建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党组织全覆盖,调整设置1个直属机关党委、1个民办教育机构党委及55个党支部,43所区属中小学实现校长书记“一肩挑”,五年间发展新党员72人,教育系统党员人数达1398人。
创新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王家堡小学“六个融合”、敦煌路小学“红色党建+X”等特色模式不断涌现,其中王家堡小学获评省级党建示范校。以思政研训基地为依托,构建“114Q”研训模式,15项省市级党建课题顺利结题。同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打造市、区级示范点及特色校18所,2025年七里河区教育局荣获“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为教育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普惠优质促均衡
破解“幼有所育”民生期盼
“以前总想着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现在家门口的学校一点也不差!”这是越来越多七里河区农村家长的心声。七里河区将学前教育作为民生工程重中之重,构建“法治引领、机制创新、民生导向”的发展路径,让“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落地生根。
结合区域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布局资源,在新建居住区同步配建普惠性幼儿园,通过扩建、企业园移交等多元方式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4所,累计补充幼儿学位6600个,推动学前三年毛入学率攀升至97.45%。针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薄弱问题,着力构建以公办园为核心的学前教育体系,通过乡镇中心园辐射带动村级园发展,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就近入园、入好园”。
为提升保教质量,七里河区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每学期开展10场科学育儿讲座,推动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资源向幼儿免费开放。联合高校建立园长教师培养长效机制,依托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研训中心与省级领航园培育项目,完善教师成长与园区发展的梯次机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同质的优质学前教育。
集团化办学架桥梁
书写乡村振兴教育答卷
“以前村里上课只有黑板,课本也大多是旧书,现在连课文都变成动画片啦!”10岁的付佩佩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捧着崭新的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中满是光亮与欢喜。七里河区以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壁垒,让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创新推行“1+N+1”办学模式,组建10个教育集团,将75所中小学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实现核心校与城乡分校在管理理念、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办学质量上的深度融合。
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整合8所农村小学资源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套免费“学生公寓”,由政府全额承担学生三餐、校车等服务费用,彻底解决农村学生求学的生活顾虑。同时,各教育集团推出集团“品质菜单”与分校“特色菜单”,构建“三在课堂”教学模式和“4个百分百”研训体系,累计开展教学课题 1028项。
创新推出集团“品质菜单”与分校“特色菜单”,构建“三在课堂”教学模式和“4个百分百”研训体系,开展教学课题1028项。利用农村闲置校产建成8个实践基地,开发“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课程体系,68中学等农村学校实现生源回流,2025年中考上线率达56.5%。这一破解城乡教育差距的“七里河方案”获全省推广,平凉、敦煌等多地纷纷前来考察学习,为全省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改革赋能提质量
构建现代化教育新生态
七里河区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全力打造现代化教育生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改革,2024年成功获批“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及“甘肃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单位。2025年成立十大学科研训基地,开展专题研训覆盖教3200余人次,邀请教育部专家现场指导课改工作。
在硬件提升上,“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2.63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完成11个基建项目,新增学位9420个。建成78间“专递课堂”录播教室,配备智慧黑板736块,实现中小学光纤到校全覆盖,让城乡学生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师资建设上,2025年成立十大学科研训基地,开展专题研训覆盖教师3200余人次,特邀教育部专家现场指导课改工作,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的汪娜老师通过专递课堂,为相隔40公里的王官营中心校宋家沟小学学生讲授《当冲突发生》,用“校园小故事”视频创设真实情境,两地学生在线互动化解冲突案例;孙世尧老师的《灵活巧妙的剪刀》科学课,让兰工坪小学与农村校学生同步开展实验探究,有效弥补了农村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短板。
兰州市七里河区城乡学校学生共上“同步课堂”
落实“五育并举”,培育全国特色学校19所,学生斩获国家级科技奖项2个,3名学生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通过“双减”提质、数字化赋能,着力打造“好环境、好校长、好教师、好课堂、好学生”的“五好”教育生态,让教育质量提升看得见、摸得着。
精准资助暖民心
彰显教育民生温度
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个孩子的关怀上。七里河区构建全方位教育资助体系,用精准帮扶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五年来,七里河区累计发放义务教育困难补助金998.22万元,惠及学生34452人次;减免学前保教费8738.65万元,覆盖174773人次。为高校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5583.64万元,发放“圆梦计划”补助金468.18万元,彻底打通教育资助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特殊群体,该区为39所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送教上门180场次,保障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高效处理12345热线6000件教育诉求,办结率与群众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6%,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安心求学,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家庭。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七里河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公平而有质量的阳光雨露中,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七里河贡献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记者:徐莉娟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
来源:七里河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