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是在电影里看到有人敢给前总理、现任总理等20位政要私自下死刑判决,还公开募集资金搞暗杀,大概率会觉得是编剧脑洞太大,可这荒诞的剧情,最近真真切切发生在了德国,11月11日德国检方通报,一名49岁男子马丁·S已被精锐反恐部队抓获。
要是在电影里看到有人敢给前总理、现任总理等20位政要私自下死刑判决,还公开募集资金搞暗杀,大概率会觉得是编剧脑洞太大,可这荒诞的剧情,最近真真切切发生在了德国,11月11日德国检方通报,一名49岁男子马丁·S已被精锐反恐部队抓获。
他涉嫌在暗网运营平台,把默克尔、朔尔茨等政要列为暗杀目标,甚至还提供爆炸物制作教程,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单个极端分子的疯狂,更折射出当地社会潜藏的安全隐患。
这起抓捕行动一点都不拖泥带水。10日深夜,德国精锐反恐部队在多特蒙德直奔目标,将马丁·S当场控制,能让反恐精英亲自出手,足见案件的严重性,根据检方披露,这名波兰裔德国公民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明确的犯罪计划。
他运营的暗网平台专门针对政客和公众人物,上面不仅明晃晃地列着20人的目标名单,还附上了他自己“宣判”的死刑判决,甚至详细到提供制造爆炸装置的教程,更隐蔽的是,他还通过平台募集加密货币,打算用这些钱作为暗杀悬赏金,引诱他人动手。
从调查细节能看出,德国安全部门早就盯上了他,德国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透露,针对这个右翼极端主义平台的调查从6月就开始了,这也解释了为何抓捕能如此精准。
虽然目前还不确定他到底募集到了多少资金,但仅从公开目标名单、提供暴恐教程、募集暗杀资金这几点来看,已经够得上恐怖主义活动的定性,也难怪会由负责重大国家安全案件的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接手。
值得一提的是,马丁·S的职业是软件开发人员,这或许能解释他为何能熟练运营暗网平台并实现匿名操作,而调查显示他是单独行动,这更让人警惕极端思想对个体的侵蚀力。
马丁·S运营的平台名叫暗杀政治,这个名字并非他原创,而是源自美国一名反政府人士吉姆·贝尔1995年写的一篇文章,在那篇充满极端思想的文章里,贝尔勾勒了一个恐怖模式:建立匿名平台,让人们捐款资助暗杀政府官员,谁成功实施就能拿到奖金。
在当时,这更像一种疯狂的纸上幻想,没人真当回事,可马丁·S却把这个幻想变成了现实中的犯罪工具,暗网的隐蔽性给了这个犯罪平台生存空间,暗网不像我们平时用的明网,它通过多层加密技术隐藏用户身份和IP地址,外人很难追踪。
这也让它成了极端分子的“避风港”,马丁·S就是利用这点,在上面肆无忌惮地公开目标人物私人信息、散播暴恐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犯罪履历,早在2020年,德国当局就因为他的极端行为关注过他。
而他和极右翼组织帝国公民的关联,更让这起案件的背景变得清晰,这个曾被视为“一群怪人”的组织,否认德国联邦共和国的合法性,如今已被认定为重大安全威胁,2022年底还曝光过他们企图推翻政府的政变阴谋。
马丁·S的案件不是个例,而是德国政界暴力事件增多的一个缩影,有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警方登记的针对政治人物的攻击行为多达2790起,差不多是2019年的两倍。就在今年,类似的袭击事件也频频发生。
这种局面和极右翼势力的活跃密切相关,以帝国公民组织为例,这个组织仅分支德意志帝国就有6000名成员,他们不仅拒绝缴税、自制证件对抗政府,还传播反犹阴谋论,甚至囤积武器搞政变。
曾经被当作“怪人”的他们,如今能策划大规模阴谋,说明极端思想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扩散。而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又给这些极端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一些人把对生活的不满转化为对政客的仇恨,最终走向暴力极端。
马丁·S被逮捕,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反恐行动,从6月开始调查到10月精准抓捕,德国安全部门的应对展现了打击极端犯罪的决心和能力,但这起案件暴露的问题,更值得所有人警惕,暗网和加密货币的结合,让极端分子的犯罪成本降低、隐蔽性提高。
就像马丁·S这样的“独行侠”,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搭建起暗杀平台,这种技术赋能下的极端行为,给安全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极右翼势力从“边缘怪人”到“安全威胁”的转变,也警示我们极端思想的渗透往往是渐进式的,早期的忽视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对于德国社会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加强对暗网、加密货币等技术领域的监管,堵住极端分子的犯罪渠道;更需要从根源上缓解社会分化,加强思想引导,遏制极端思想的传播,无论是暗杀阴谋,还是频发的政客袭击事件,本质上都是极端思想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来源:初六睡不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