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儿子高烧夭折,丈夫矿井遇难,13年只做这一件事,她说值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3:50 1

摘要:1991 年,19 岁的邓迎香在县城打短工,认识了麻怀村青年袁瑞林。麻怀村比她娘家更偏僻——直线距离 8 公里,却要走 8 小时羊肠小道。爱情让她义无反顾嫁了过去,麻怀村的山路更加险峻,回娘家都成了奢望。

2011 年 8 月 16 日,“麻怀隧道”全线贯通。隧道贯通的那天,邓迎香抱着丈夫遗像来到隧道口,哭着说:“路通了,你回家吧!”

1972 年,邓迎香出生在贵州罗甸董当乡高山村,那里山高谷深,她只读了一年书便辍学,小小年纪,帮着家里操持生计。

1991 年,19 岁的邓迎香在县城打短工,认识了麻怀村青年袁瑞林。麻怀村比她娘家更偏僻——直线距离 8 公里,却要走 8 小时羊肠小道。爱情让她义无反顾嫁了过去,麻怀村的山路更加险峻,回娘家都成了奢望。

1993 年腊月初七,三个月大的儿子突发高烧。凌晨 4 点,她和丈夫背着孩子,打手电、拄木棍、爬悬崖,在结霜的乱石路上拼命狂奔。孩子在她怀里由滚烫到冰凉,最终没能坚持到医院。

“要是没有这座山,娃就能活。”抱着孩子冰冷的身躯,她在悲痛中发誓:“我要把这座山凿穿!”从那时起,她开始了漫长的“凿山之路”。

没有机械、没有资金,只有一把铁锤、一根钢钎和满腔孤勇。每天清晨,她背着干粮上山,凿石开路,手上磨出血泡,肩上压出老茧,却从不愿停下。

“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了,一个女人瞎折腾什么呢?”村民们根本不理解她,议论纷纷。

麻怀村还没有通电,因为电线杆都运不进来。1999年,邓迎香和村副主任李德龙提出:把村南溶洞扩成一条通往外界的隧道。村委会通过了她的提议,村民们也被她的精神所感动,自愿加入了凿山的队伍,她带领着村民开凿溶洞。

没钱、没技术、没机械,他们靠 3 万元政府补贴、1 万元自家积蓄买来钢钎、炸药。溶洞里暗河刺骨,大家只能跪在 20 厘米深的冰水里,一锤一钎凿石头。膝盖跪破了,就用破布垫着;手掌磨烂了,就用布条缠上。

2001 年,隧道勉强打通,电线杆子终于抬进村,麻怀第一次亮起电灯,邓迎香站在村口嚎啕大哭。

为了补贴家用,丈夫袁瑞林去煤矿打工,2004 年,瓦斯爆炸夺走了他的生命。丈夫出殡那天,她趴在棺木上哭得晕过去,醒来后,她把丈夫生前没用完的钢钎紧紧抱在怀里——“这是他最后留给我的东西,我不能让它生锈!”丧夫的痛,融进了行动里,她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用钢钎敲石头,把痛苦砸进山体里。

丈夫走了,家里欠下 3 万多元外债,面对8 岁和 6 岁的两个孩子,邓迎香在丈夫坟前发誓:“你放心,我连这座山都能凿穿,还怕撑不起这个家?”

她把 8 岁的儿子叫到身边,“从今天起,妈妈白天凿山,晚上回来教你认字。”

两年后,同样丧偶的李德龙和她重新组合家庭,两人把两家孩子拢在一起,继续向大山开战。

2010 年,女儿出嫁了,迎亲队伍在泥泞隧洞里弯腰匍匐,婚纱沾满污水。邓迎香的心再次被刺痛了,“不能让下一代还活成笑话!”

她带领村民对隧道进行第二次拓宽,县环保局拿出来3 万元资助,大伙儿还是犯难,“这点钱连买炸药都不够啊!”邓迎香把女儿彩礼 1 万元拿出来,接着说服女婿拿出打工的积蓄 1 万元,然后又卖掉自家两头黄牛,凑够了启动资金。

2011 年 8 月 16 日,长 216 米、宽 3.5-5 米、高 5-8 米的“麻怀隧道”全线贯通。隧道贯通的那天,邓迎香把丈夫遗像抱到隧道口,她想笑,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最后哭得撕心裂肺:“路通了,你回家吧!瑞林,现在走出大山,几分钟就行了……”

第一辆货车轰鸣着开进村,村民放起鞭炮,邓迎香瘫坐在隧道口,眼泪混着汗水往下淌。

“这辈子,值了!”邓迎香喃喃自语。

2016年,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铁皮石斛、食用菌、土鸡养殖等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800元增长至2020年的约1.8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150万元,60多个孩子考上大学。

邓迎香不等不靠、敢想敢干,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是新时代愚公移山的生动写照。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带领村民历时十余年打通出山路,凿碎了世代贫困的枷锁,凿通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一山之隔》,被誉为“当代女愚公”,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亲爱的网友们,如果身处邓迎香的境地,你会怎么做?评论区里聊一聊。

来源:方方是宝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