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加拿大国籍,“微笑剑后”彻底打破千金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0:15 1

摘要:2024年11月3日,江旻憓把击剑鞋换成高跟鞋,站在会展中心的镁光灯下,宣布参选2025年香港立法会旅游界议席。她第一句话不是“请支持我”,而是“我已申请放弃加拿大护照”。现场记者愣了半秒——旅游界功能界别并不要求双国籍退赛,她主动把退路剪掉,等于把“我是谁”

2024年11月3日,江旻憓把击剑鞋换成高跟鞋,站在会展中心的镁光灯下,宣布参选2025年香港立法会旅游界议席。她第一句话不是“请支持我”,而是“我已申请放弃加拿大护照”。现场记者愣了半秒——旅游界功能界别并不要求双国籍退赛,她主动把退路剪掉,等于把“我是谁”的问号一把拉直。

这不是千金小姐玩票,也不是明星跨界打卡。她手里攥着三张牌:金紫荆星章、700万港元奖金、一份香港中文大学在读的法律博士课程表。牌面看着光鲜,真正让政圈老鸟坐直的是她背后那排“站台名单”:信和集团黄永光、马来西亚郭氏第三代郭孔华、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徐王美伦,连香港赛马会前特首办主任谭志源也隐在幕后。一圈地产、旅游、马会大佬同时点头,相当于把旅游界的“氧气”预先递到她嘴边——选票、资金、网络一次到位。

有人调侃:运动员从政,不就是“把汗水换成选票”?江旻憓却用论文回敬。她202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交出硕士论文《“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下的香港体育治理》,正文128页,引用87条中央文件、普通法判例、国际奥委会宪章,把“体育”写成“治理”而不是“娱乐”。导师莫于川在答辩现场说:“这不是运动员的副业,这是学者型官员的毛坯。”一句话,把她的天花板抬到“管治者”高度。

身体记忆也帮她降维打击。击剑比赛里,0.04秒就要读出对手假动作并反击;立法会游说,0.04秒也要判断谁是真盟友、谁是借刀杀人。她习惯在赛前写“剑感日记”,把每一剑的得失拆成四格漫画;如今她把同一套方法搬进选战:用Excel给旅游界600多位选民做“热度四象限”,横轴是“对文体旅融合”支持度,纵轴是“与江旻憓亲密度”,颜色越深越要亲自拜访。团队笑称:这是“用重剑思维做选民解剖”。

真正让同业紧张的,是她把“体育+旅游”做成可拆箱的公式。香港一年办38项国际赛,她算过:若每项多留观众一晚,人均消费2800港元,就能带来7亿港元增量。她把公式印成一张A3海报,随竞选函寄出,背面附二维码,扫进去是她和马会同事做的“半马+博物馆”一日游样板路线——早上跑中环、中午看M+、晚上看维港灯光秀,酒店直接给九折。选民一看就懂:选她,等于把“7亿蛋糕”送进自己口袋。故事立刻从“明星想当官”变成“我想赚钱”。

青年板块她更不讲空话。她把700万奖金拆成三份:一份做击剑奖学金,一份做“运动员转型基金”,一份做“文体旅创业种子”。-30岁青年,只要提案把体育、文化、旅游三元素揉在一起,3页PPT就能申请最高10万港元。申请通道开启当天,服务器被挤爆,后台显示独立IP超过4.3万个。她借此告诉年轻人:选票不只是选票,是“把零花钱变成创业本金”的钥匙。

面对“花瓶”质疑,她直接甩出KPI:若当选,第一年要推动立法会通过《文体旅融合发展条例》,把大型赛事审批流程从“7部门盖章”砍到“一窗通办”;第二年促成启德体育园与深圳福田共建“双城国际赛历”,让两地赛事档期互补,观众持一张通票可跨境看比赛;第三年把香港运动员驻外签证从“工作签”改为“杰出人才签”,解决运动员“打完比赛就得走”的痛点。每一条都对应具体法例编号、部门、时间表,连行内人也说“这不像新人,像来交功课的官僚”。

但她最狠的一招,是把自己活成“永不熔断的IP”。奥运夺金后,她坚持每周回母校沙田学院带两节击剑课,全程直播,弹幕刷得比礼物快;她穿的运动鞋是旧款,洗得发白,被学生称为“江同学同款”,二手平台炒到原价三倍。她干脆找厂商合作,出一批“江旻憓公益白鞋”,利润全部回捐母校。年轻人一算账:买鞋等于捐学费,还能和冠军同款,情绪价值直接拉满。于是“投票给江旻憓”被翻译成“支持一双不会褪色的白鞋”,谁还好意思说“政治离我很远”?

故事讲到这里,已经可以回答开篇那个隐藏问题:一个奥运冠军,到底能给香港带来什么?她把体育的“瞬时尖叫”拆成三件长效资产——一条看得见的钱流(7亿增量)、一套摸得着的法规(文体旅条例)、一群用得着的青年(创业种子)。三件小事,10年周期,足够把“香港精神”从口号变成现金流、从情怀变成产业链。

11月3日那天,有记者问:“如果落选怎么办?”她笑笑,把话筒往前推一厘米——那是击剑运动员进攻前的惯用距离:“击剑规则里,没有‘退后’两个字,只有‘再抢一分’。”

明年投票日,旅游界选民手里那张小圆纸,其实是一道选择题:要不要让这位30岁的重剑手,把“再抢一分”的惯性,写进香港的未来?选票的背面,已经印好她的答案:放弃退路,才能抢到前路。

来源:风吹半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