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延吉市朝阳川镇龙盛村,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农民——他没有受过专业机械培训,却凭着勤奋和执着,发明出一台台改变农村生产方式的农机设备,先后荣获12项国家发明专利。他就是被乡亲们称为“农民发明家”的金泰旭。
在延吉市朝阳川镇龙盛村,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农民——他没有受过专业机械培训,却凭着勤奋和执着,发明出一台台改变农村生产方式的农机设备,先后荣获12项国家发明专利。他就是被乡亲们称为“农民发明家”的金泰旭。
在金泰旭的农家院里,停放着各类由他自主研发的农机设备:育秧盘水稻插秧机、水稻钵苗精细插秧机、多功能精量施肥旋耕播种一体机等。每一台设备都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也让农民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金泰旭出生在龙盛村一个普通家庭。1978年初中毕业后,他便回乡务农。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赴俄罗斯经商,但无论走多远,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1998年回国探亲时,他看到村中劳动力紧缺,年迈的老人仍然弯腰插秧,那一幕深深触动了他。看着父辈们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他暗下决心——要发明一种能让农民“直起腰”干活的机器。
然而,发明之路并不平坦。没有专业知识、没有设计图纸,他只能靠一支铅笔在纸上勾画构思。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改进,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台“人手模仿插秧机”。这台设备的工作效率相当于三人同时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也为村民节省了大量时间。
“那时候啥都不懂,连专利申请都要一点点学。”金泰旭回忆说。那时他对电脑一窍不通,只能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成功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核。这份沉甸甸的证书,不仅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更点燃了他持续创新的信念。
此后,他将自家仓库改造成“实验工坊”,与木板、铁块、废旧零件为伴。日夜钻研的他,平均每天只睡三小时,却从未感到辛苦。“能让农民省心省力,就是最大的快乐。”金泰旭说。
2010年,他又成功研制出多功能精量施肥旋耕播种一体机,实现了施肥、旋耕、播种、覆土等多项工序“一机完成”,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随后,他发明的拖拉机前后通用可拆装式悬挂铲车机构,让农民能以更低成本实现多种作业功能,深受欢迎。
金泰旭的发明改变了村民的生产方式,也引起了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关注。如今,他的作品不仅应用于延边各地,还成为吉林省农业机械创新的典型案例。
金泰旭的成功,离不开妻子许明顺的支持。作为村干部的她起初担心丈夫“走火入魔”,后来被他的坚持和成果打动,成为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助手。
如今,金泰旭已是“吉林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十佳乡土专家”,他的名字还被收录进《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但面对荣誉,他始终谦逊如初。
“我只是一个农民,只想让更多乡亲受益。”这位“田野里的发明家”用最质朴的语言,诠释了科技创新的初心。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像金泰旭这样脚踏实地、心怀热爱的农民发明家,正用智慧与坚守,为新时代的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初审:金洪石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来源:延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