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济宁城,拳脚生风处。10月5日至11月12日,一场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让“全民健身 志愿同行”的口号化作具体行动。978名学员在市县联动中淬炼技能,900余人考取国家二级证书,这场以“六艺太极”为媒的儒学文化传承实践,正悄然改
初冬济宁城,拳脚生风处。10月5日至11月12日,一场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让“全民健身 志愿同行”的口号化作具体行动。978名学员在市县联动中淬炼技能,900余人考取国家二级证书,这场以“六艺太极”为媒的儒学文化传承实践,正悄然改写着孔孟之乡的全民健身图景。在这片孕育了孔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髓的土地上,六艺太极拳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将儒家文化精髓巧妙融入拳术招式之中,让太极文化与儒家文化深度融合,在全民健身的沃土上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市县联动齐发力 千名骨干练真功
“每期50人起报,实际报名超百人!”金乡县培训点负责人指着排满走廊的报名表说。此次培训由市老体协与市体育总会服务中心主办,各县市区老体协承办,市六艺太极拳协会与老体协专委会具体执行。11个县市区共设11站,每站培训两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学员颁发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据六艺太极拳协会办公室主任马芳介绍,《通知》要求每期学员不少于50人,每个县都大大超出,有的县报名人数超出2倍以上,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培训首创“市县分站+双线考核”模式,原计划培训550人,最终978人参与考核,曲阜站85人、邹城站72人、金乡站129人、泗水站187人,各站点均现“一课难求”盛况。通过“师资下沉、费用共担”机制,执行单位派出市六艺太极拳资深教练团队,实现分组教学与个性化指导,既有高阶组精讲,也有基础组纠错,连金乡县50名中学生都加入“小手拉大手”传承行列。这种可持续模式,让专业培训真正扎根城乡。
三维教学显真章 规范提质出实效
“理论+实操+安全”三维体系成为培训核心。内容设计上,理论课程涵盖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运动安全知识及六艺太极拳专业技能逻辑,实操课则聚焦动作规范与教学能力提升。邹城站72名学员中,67人获优秀等次,嘉祥站超98%学员通过考核,实现从“经验派”到“规范派”的质变。资质门槛严格把控——参训者须具备三年以上三级指导员证书、二级教练员资格或武术四段以上段位。兖州站首创“精讲+实地”模式,教练员蹲身示范;邹城站推行“三栏记录法”,学员用红笔标注动作要点、蓝笔记错、黄笔写改进方案,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市六艺太极拳协会名誉主席、老体协六艺太极拳专委会主任房俊昌在授课中提到:“咱们这三维教学,就是要让学员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把技能学到手、用得上。”这种“标准有依据、进步有痕迹”的教学法,让每个学员都能找到提升路径。
安全规范双护航 健康管理无死角
“安全责任书+健康自测+保险兜底”构建三重防线。学员需签署《自愿参训责任书》,声明无心脏病等禁忌症,并自行购买意外险。汶上站创新“分层教学”,设高阶组、基础组及选修模块,适应不同需求。考核实施“双重考核+补考限制”机制,培训结束当天进行理论实操双考,不合格者可申请补考但次数有限,倒逼学员认真练习。这种“培训前自测身体、培训中纠错动作、培训后补考提升”的闭环管理,确保每位学员真正掌握规范动作与指导方法。
志愿课堂送温暖 基层骨干成栋梁
“六艺太极拳大蓬车”成为最暖心的流动课堂。微山县距市区130余公里,教练团队清晨6点出发,8点前赶到现场。当学员们结束培训观看《新闻联播》时,教练仍在返程路上。邹城市老体协副主席孙新会说:“培训点设在县市区,由老体协根据实际确定,既减少交通成本,又提高参与度。”学员们感慨:“从野路子变成规范派,不仅动作标准了,更体会到太极对身心的调理作用。”培训结束后,这些学员们将回到各自的社区、乡村,成为六艺太极拳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他们将在社区学堂、乡村广场、学校课堂等场所开展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六艺太极拳。这种"种子"力量的传播,将让六艺太极拳在济宁乃至更广泛的地区生根发芽。
进村入户传拳艺 城乡联动筑根基
进乡村、进社区,让六艺太极拳扎根基层。“全民健身 志愿同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社区)项目连续四年在济宁社区中持续发酵,连日来,济宁六艺太极拳协会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全是咨询学习六艺太极拳的市民。山东公用康养社区志愿者张志梅主动请会长房汉正安排教练前往社区学堂授课。金乡县司马镇以管区为单元组织村民培训,老李寨社区单次培训超500人,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网络。邹城市举办城区站点骨干及老体协训练队员培训班,内容涵盖六艺太极拳、剑、扇。汶上县利用农闲时节开展流动培训,掀起乡村太极热潮。社区层面,金乡星湖公园公益班吸引全县爱好者,梁山县“幸福学堂”开设六艺太极拳扇剑课程,汶上县60余个武术站点实现全域覆盖。梁山县杨营镇馆里村“雏鹰课堂”引入山师大社会实践队,暑期开设特色课程,让青少年在习拳中感知传统文化。
赛事展演搭平台 文化融合添活力
品牌赛事与展演成为推广“活载体”。济宁市县两级连续举办“5•19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金乡县司马镇李寨社区队在全国乡村振兴展示交流中获中国老体协点赞。邹城市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来自全市各镇街的14支队伍660余名爱好者整齐划一地展演八段锦和六艺太极拳。汶上县打造“6+6+N项目基地”,将运河文化、儒家文化与太极拳深度绑定,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曲阜市“六艺太极”培训通过“培训-比赛-展演-交流”四位一体模式,培养技术精湛的教练员队伍。嘉祥县展演交流活动吸引450名爱好者参与,“城区+镇街”双赛区模式扩大影响力。
品牌辐射树标杆 文明互鉴谱新篇
六艺太极拳已成为济宁文化名片。在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80名志愿者集体展演获中外专家认可;系列套路多次亮相山东省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荣获“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山东体育文化优秀项目”“2024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等荣誉。今年,济宁选派18支队伍参加全省太极拳交流活动,梁山县、金乡县等队伍集中展示六艺太极拳、扇项目,展现文化自信与创新实践。正如曲阜万仞宫前迎宾展演解说词所言:“六艺太极拳不仅是全民健身的瑰宝,更是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桥梁。”
儒韵拳理相融合 文化传承有新意
房俊昌在授课时强调:“六艺太极拳的每招每式都蕴含着儒家六艺的智慧,比如‘礼’体现在拳架的谦和有礼,‘乐’体现在动作的韵律美感,‘射’'体现在招式的精准发力,‘御’体现在身法的灵活控制,‘书’体现在动作的连绵不断,‘数’体现在招式的变化规律。”这种将文化精髓融入拳术的做法,让学员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邹城站学员王女士说:“以前打太极只求动作好看,现在才明白每个招式都有文化深意。”曲阜站学员李先生则表示:“跟着教练学‘礼’字诀,感觉打拳时腰杆都挺得更直了。”
在济宁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六艺太极拳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纽带。它不仅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场培训热潮,不仅是一次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让孔孟之乡的全民健身图景更加绚丽多彩,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更加宽广深远。( 王金山 孙常丰 孟超)
来源:山东商报济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