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9日晚,广东奥体中心的夜空被星光与灯火点亮,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在此盛大启幕。当舞台聚光灯穿透夜色,63岁的刘德华身着一身素雅洁白的唐装缓步登场,熟悉的旋律随之响起——“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这曲诞生于199
2025年11月9日晚,广东奥体中心的夜空被星光与灯火点亮,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在此盛大启幕。当舞台聚光灯穿透夜色,63岁的刘德华身着一身素雅洁白的唐装缓步登场,熟悉的旋律随之响起——“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这曲诞生于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的《中国人》,在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承办全运会的特殊时刻,以穿越时空的力量引发全场数万人的齐声合唱,将体育盛会的激情升华为跨越代际、连接三地的家国情怀,成为十五运开幕式上最动人心魄的文化印记。
经典重燃:一首老歌的时代回响与舞台新生
《中国人》的旋律一响起,便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集体记忆的闸门。这首由李安修作词、陈耀川作曲的经典之作,诞生于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97年,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量身打造。彼时,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终于迎来游子归乡的历史性时刻,歌曲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的歌词,恰如其分地唱出了亿万国人的心声,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精神注脚。其旋律巧妙融入中华民族特有的六声羽调式音调,填词采用一字一音的铿锵节奏,既保留了传统民乐的文化底蕴,又兼具昂扬向上的时代气息,一经推出便传唱大江南北,创下百万销量的奇迹,成为镌刻在国人记忆中的文化符号 。
28年后,刘德华在十五运开幕式的舞台上重新演绎这首经典,赋予其全新的时代生命力。舞台背景中,巨型木棉花与AR技术呈现的伶仃洋热气球交相辉映,粤港澳三地健儿共举火炬的画面与歌声同频共振,岭南风韵与湾区魅力在科技赋能下完美交融。刘德华标志性的浑厚嗓音历经岁月沉淀,更添几分沧桑与深情,从“五千年的风和雨”的悠远追溯,到“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的坚定前行,每一句演唱都饱含着对家国的赤诚与热爱。当副歌“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响起时,现场观众自发点亮手机灯光,数万束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海,歌声、掌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情感的海洋,将开幕式的气氛推向顶点。
这场演出的成功,不仅源于歌曲本身的经典魅力,更离不开刘德华的匠心付出。为了呈现最佳效果,他提前三小时到场,跪着与工作人员反复调试升降台,二十七次调整细节导致袖口沾满灰尘却依然笑容满面;为了保障演唱质量,他推掉香港演唱会加场,自费搬运专业录音设备到现场,用极致的敬业诠释着对舞台的敬畏与对家国的深情。这种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国家叙事完美结合的态度,让这场演出超越了单纯的文艺表演,成为一次真挚的情感表达与精神传递。
共鸣深处:跨越代际与地域的文化认同
十五运开幕式上《中国人》引发的全场共鸣,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歌曲背后跨越代际、连接地域的深厚文化认同。对于亲历1997年香港回归的老一辈观众而言,这首歌是青春记忆与家国情怀的双重寄托。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许多人热泪盈眶,仿佛回到了那个举国欢腾、万众瞩目的历史性时刻,想起了中华民族洗刷百年耻辱的自豪与荣光。一位头发花白的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8年前,我和同事们守在电视机前看香港回归,一起唱《中国人》;今天在全运会现场,和这么多人一起合唱,那种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感一点没变。”
对于年轻一代观众而言,《中国人》则是通过父母的传唱、历史课本的讲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成为刻入成长轨迹的文化基因。在开幕式现场,许多00后、10后观众虽然未曾亲历香港回归,但依然能跟着旋律熟练合唱,手机屏幕上“DNA动了”“泪目了”的实时留言刷屏。他们通过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舞台,感受到了歌曲背后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磅礴的民族精神,理解了“中国人”这三个字所承载的责任与荣光。社交媒体上,“刘德华全运会唱《中国人》”“中国人的DNA动了”等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30亿次,年轻网友纷纷留言:“以前听爸妈唱觉得是老歌,今天在现场才懂,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无论时代怎么变,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永远不会变”。
在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的特殊背景下,这首《中国人》更成为连接三地同胞的情感纽带。开幕式通过“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以机器人敲响青铜句鑃、粤剧水袖与激光共舞等创新形式,展现了中华文明与现代科技的交融,而刘德华的压轴演出恰似画龙点睛之笔,将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推向高潮。现场,港澳运动员与内地选手并肩站立,跟着旋律齐声合唱;三地青少年手牵着手,在歌声中翩翩起舞,生动诠释了“相知和鸣,拥抱彼此透明编织一个梦境”的湾区精神。正如开幕式总撰稿人乔卫所言:“当《中国人》的歌声响起,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对土地的热爱,更是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共同信念。”这种精神共鸣,让“大湾区一家亲”的理念在歌声中愈发深入人心。
精神升华:体育盛会中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力量
全运会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舞台,更是展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窗口。刘德华在十五运开幕式上唱响《中国人》,正是将体育竞技的拼搏精神与文化认同的凝聚力完美融合,让这场体育盛会升华为一次深刻的民族精神洗礼。
体育是跨越语言的通用符号,而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在十五运的赛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奋勇拼搏,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而开幕式上的《中国人》演唱,则让人们在竞技之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歌曲中“五千年的风和雨”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坚韧品格,“一起开拓”“昂首向前走”则呼应着新时代中国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这种精神力量,既激励着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勇攀高峰,也鼓舞着亿万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砥砺前行,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这场演出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外媒评论称,刘德华的表演“将个人艺术生涯与国家叙事完美结合”,而中国观众则从中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当传统武术与全息投影共舞,当经典老歌与AR技术碰撞,中华文化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人》这首诞生于香港回归时代的歌曲,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今天重新唱响,既体现了对历史的铭记,也彰显了对未来的信心,向世界传递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烈信号。
从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时代强音,到2025年十五运开幕式上的全场共鸣,《中国人》的歌声穿越28年风雨,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背后,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亿万国人对家国情怀的永恒坚守,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正如歌词所唱的“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这首歌曲所承载的,不仅是一段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一种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民族力量。
结语:歌声不息,家国同心
当《中国人》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广东奥体中心的欢呼声依然久久回荡。刘德华在舞台上深深鞠躬,眼中闪烁着泪光,而现场的星海依旧璀璨,仿佛在诉说着亿万国人共同的心声。这场跨越28年的文化共鸣,不仅为十五运开幕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在亿万国人心中种下了文化认同的种子,凝聚起同心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十五运开幕式上的这曲《中国人》,告诉我们:真正的经典,永远是时代精神的注脚;真正的家国情怀,永远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需要这样的经典作品,唤醒集体记忆,凝聚民族情感;我们更需要将这份家国情怀融入血脉、化为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奋斗、奋勇争先。
歌声不息,家国同心。愿《中国人》的旋律永远回荡在中华大地,愿这份跨越时空的家国共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昂首向前,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十五运开幕式上那片璀璨的星海与震天的合唱,终将成为民族复兴路上又一个温暖而坚定的印记,永远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来源:小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