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吹稻浪遍地黄。走进盐城市射阳县顺泰农场,成片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丰收在望,这里是“亚夫科技服务项目”耐盐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核心示范区。近日,由亚夫科技服务团队实施的“耐盐水稻改良盐碱地”项目在这里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来自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技术
风吹稻浪遍地黄。走进盐城市射阳县顺泰农场,成片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丰收在望,这里是“亚夫科技服务项目”耐盐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核心示范区。近日,由亚夫科技服务团队实施的“耐盐水稻改良盐碱地”项目在这里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来自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技术推广部门的人员及种粮大户齐聚田头,共同见证了科技赋能盐碱地变“致富田”的奇迹。
与过去耗巨资“硬性”改造盐碱地的思路不同,亚夫科技服务项目秉持着“以生物适应性替代环境对抗性”的创新理念。项目负责人宛柏杰解释道:“我们不再强求土地完全适应作物,而是通过选育‘能吃苦’的作物来主动适应土地。我们在这里种植的耐盐水稻品种盐稻21号,就是这样的‘勇士’,它在较高盐分胁迫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光合作用和产量积累。”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几乎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传统水稻根本无法存活。”项目首席专家孙明法研究员指着眼前的稻田介绍,“我们通过‘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平台,整合‘耐盐品种推广、土壤定向降盐、水肥精准调控、生态综合管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才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测产现场,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金黄的稻穗被卷入机器,顷刻间,饱满的谷粒倾泻而出,堆起一座座小小的“金山”。现场人员紧张地进行着称重、测量面积、测定水分、计算杂质率等一系列工作。经过严谨的计算,测产专家组组长章安康研究员郑重宣布了测产结果:“经测定,示范区种植的耐盐水稻新品种‘盐稻21号’,在土壤含盐量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的条件下,实收亩产达573.9公斤!这个产量,已经接近普通良田的中上水平,充分证明了该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在江苏沿海盐碱地区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测产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是“亚夫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的成功。项目团队不仅提供了优质的种子,更组建了一支“专家+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梯队,他们长期扎根一线,从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到收获,为农户提供“全周期、零距离”的技术指导。
“我们有个微信群,农户遇到任何问题,拍张照发上来,马上就有专家解答。”项目负责人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复杂的科技变得简单好用,让农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望着这片丰收的景象,亚夫科技服务团队的成员们目光坚定。他们表示,将继续深化研发,优化技术配套,让耐盐水稻的种子在更多不毛之地生根发芽,让“生态逆袭”的故事在广袤田野上不断上演,为中国碗装中国粮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宛柏杰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