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钱藏不住了?携20只百达翡丽跑路?洗钱大佬苏炳海奢华梦碎三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1 05:49 1

摘要:2025年11月7日,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的公告刷爆了热搜,该局与一名中国籍男子达成和解,成功追缴超2000万英镑资产,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横跨中、新、英三国30亿洗钱案的核心人物苏炳海。

2025年11月7日,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的公告刷爆了热搜,该局与一名中国籍男子达成和解,成功追缴超2000万英镑资产,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横跨中、新、英三国30亿洗钱案的核心人物苏炳海。

被没收的资产里,有9套伦敦公寓,3个1.5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还有11件中国古董,这结局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

新加坡雷霆行动,160亿赃款曝光,大佬携名表跑路

故事得从2023年8月15日说起,那天,新加坡警方突然发起全岛同步抓捕,这场被称为“雷霆行动”的执法,一下子逮捕了10名华裔嫌犯。

现场搜出的赃款让人咋舌,足足160亿元人民币,现金堆成了小山,豪车排起了长队,加密货币账户的余额更是让人看花眼,这起案件直接创下了新加坡洗钱案的纪录,被捕的这群人,就是圈内传说的“福建帮”,靠网络赌博、电信诈骗搞黑钱,再用空壳公司洗白。

苏炳海就是这个团伙的关键人物,他跑路的速度真是快得惊人,在抓捕行动开始前几小时,他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收到了风声,连夜收拾好20多块百达翡丽手表和大量现金,坐上私人司机的车,经大士关卡离开了新加坡,辗转马来西亚后,他飞往了第三国,事后,他被列为17名“漏网”通缉对象的榜首。

苏炳海的洗钱网络布得相当深,他握有柬埔寨国籍,还持有瓦努阿图、圣基茨和尼维斯的护照,在新加坡,他登记为6家公司的董事或股东,2017年,他在香港设立了“元正国际”公司,但公开可查的真实业务少得可怜。

他控制的账户,与菲律宾、柬埔寨的网络博彩及电信诈骗资金流高度关联,至少16家新加坡银行、信托公司、家族办公室被他用来分层洗钱,资金主要来自“杀猪盘”和非法线上博彩。

如此看来,这种依托空壳公司、多国账户的操作模式,正是当下跨境洗钱“碎片化”“隐蔽化”的典型表现。

跑路之后,苏炳海在新加坡的奢华生活也被扒了出来,他持有价值90万新币的新加坡岛乡村俱乐部会籍,还有仅限受邀者使用的美国运通百夫长“黑卡”,家人经常去高档餐馆用餐,还专挑包间,就算手里有高端信用卡,他付钱时也偏爱现金,随身总带着一叠厚厚的100新币钞票。

他的资产清单更吓人,九辆豪车里,有两辆法拉利和两辆劳斯莱斯,在二手市场上价值至少1000万美元,武吉知马惹兰阿素罕的豪宅里,摆满了昂贵油画、水晶雕像,还有单价2000新币的爱马仕家居用品,一个勺子要185新币,一个碗要2000新币,这哪是过日子,分明是在炫富,除了这套豪宅,他还在芽笼、直落亚逸和厦门街买下了几栋商铺。

无奈之下,苏炳海只能和新加坡当局谈和解,2024年,他和妻子同意上交所有被扣押的资产,总价值约3.166亿新元,差不多16亿元人民币,作为交换,新加坡警方撤销了对他的红色通缉令,但他也被永久禁止入境新加坡。

当年11月18日,新加坡警方正式通报,17名在逃人员中,有15人都像苏炳海这样,自愿上缴境内资产换取通缉令撤销。

伦敦收网,恐龙化石没捂热,2000万英镑打水漂

新加坡的资产没了,苏炳海把算盘打到了英国,本来想在英国重新布局,打造新的“帝国”,但后来发现,他其实早就走进了另一个局。

早在2023年5月,也就是新加坡雷霆行动前3个月,苏炳海就在英国注册了一家名为“SU EMPIRE LIMITED”的公司,翻译过来就是“苏帝国有限公司”,2024年,他以这家公司的名义,花1570万英镑买下了9套伦敦公寓。

同年12月,他又在伦敦嘉士德拍卖行出手,花1240万英镑买下三个恐龙化石,加上2022年拍卖购入的11件中国古董,这些资产价值40万英镑。

很显然,英国方面早就盯上了他,但警方没有立刻动手,而是等到他把大量资金换成房产、化石等实体资产后,才正式收网,2025年11月7日,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发布公告,宣布与苏炳海达成和解,追缴了所有涉案资产。

英国这么做是有法律依据的,依据《犯罪收益法》的民事没收条款,当局不需要对嫌疑人进行刑事定罪,只要发现资产无法合法证明来源,就能实施没收,这种“以资产为导向”的执法策略确实高明。

2022年,英国就用同样的方法,没收过某东南亚跨境赌博集团2300万英镑的资产,两次案件都采用了先监控布局、再精准没收的模式,让黑钱无处遁形。

搞不清苏炳海是太自信还是信息闭塞,居然以为西方国家是安全的避风港,他一生都在布局“杀猪盘”,没想到最后自己成了被“杀猪”的那个,从新加坡到英国,他攒下的不义之财全被没收,落得个两手空空的下场。

这起案件算得上国际社会联合打击跨境洗钱的典型,以前总有人觉得“国内骗钱国外花”是条捷径,现在看来,这条路早就走不通了,奢侈品、古董、恐龙化石这些“非传统洗钱载体”,根本躲不过执法部门的追查。

毫无疑问,国际司法协作是打击这类犯罪的核心力量,但中、新、英三国在这起案件中的协作,还是能看出一些不足,比如信息同步的时效、资产追踪的衔接,都有提升空间,按照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跨境协作标准,三国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有完善的必要。

苏炳海的故事落幕了,但它带来的警示还在,不义之财终究留不住,就算转移到海外,就算换成再稀有的资产,也难逃追缴的命运,更何况,随着各国反洗钱法律的完善和执法协作的加强,黑钱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这起案件也给全球跨境追赃提供了参考,用法律为依据,以资产为目标,才能让犯罪者付出应有代价。

来源:星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