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瀚森连续被DNP、暂时跌出轮换,换帅、战术不合、场外争议叠加让处境紧了,但美国球迷在替他说话、河升镇旧例被拿来对照,他也开始加练,机会还没彻底关上
杨瀚森连续被DNP、暂时跌出轮换,换帅、战术不合、场外争议叠加让处境紧了,但美国球迷在替他说话、河升镇旧例被拿来对照,他也开始加练,机会还没彻底关上
那天训练馆灯光偏冷,地板反着白光,他穿着灰色训练T恤,低位一步一步踩,教练在旁边用手比划角度,球砸地干净利落
这和前阵子被吐槽“探店博主”的画风,简直是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
说白了,被连续DNP后,他选择回到那个最老实的地方——训练馆,这大概也是他现在能抓住的第一根绳子
先把路捋一捋
选秀夜的光环是真实的,首轮进联盟不容易;
夏季联赛他打得硬,护筐、补篮、几次暴扣让人看见底子
10月23日常规赛首秀,他两罚全中拿到生涯首分;
10月25日球队主场击败勇士,他在“垃圾时间”完成暴扣和盖帽,算是亮了一下灯
可常规赛节奏一上来,事情转了个弯
主帅比卢普斯因官方调查离队,球队换了新教练,板凳席的排序、战术点名都在动
11月2日他被官宣下放发展联盟,11月3日又被紧急召回,大家松了一口气,却很快看到他连续三场DNP,心又提了起来
换句话说,这不是单纯的“你不努力我不给机会”,更多是适配问题
同位置的克林根和罗威站稳了,里斯顶上了轮换,球队在新教练的体系里更偏向能拉开空间、保护篮筐兼顾机动的内线
杨瀚森的优点是护筐、硬度、掩护站位扎实,但在NBA的速度和空间里,脚步转换、二次协防角度、对手三分延伸,他还在找感觉
有业内人士提到,新帅眼里“能即插即用”的拼图更吃香,明显他还没完全拼上
更扎心的是,争议不止来自球场
国内不少人对他恋爱、饮食、社交的关注超过训练本身
有人吐槽他“带女友和丈母娘探店”的照片太多,训练画面太少;
有人拿炸鸡、火锅、包子铺开玩笑,说职业球员这样吃很难瘦下来
我理解年轻人刚到陌生城市需要拥抱生活,但NBA对自律的苛刻是真实的
有队内人士就提醒,饮食、睡眠、恢复如果没按节奏走,伤病风险和体能回落会一起找上门
还有一个不起眼却关键的点——英语
沟通不顺,战术会议里你就慢半拍,临场换防一叫一应之间差一拍,就会被对手抓住
不夸张,很多新秀的成长卡点就卡在这些细枝末节
话说回来,美国球迷对他反而宽容
不少外媒网友呼吁给新秀更长的适应窗口,认为连续DNP更像是观察与调整,而不是“弃用”
这和国内的“越期待越失望”心态形成了反差
有解说就说,新秀前20到30场的起伏是常态,尤其是传统中锋,在空间无限拉大的NBA,学习成本更高
听起来朴素,但真有点道理
这时,河升镇的名字被翻出来作参照
当年他也在开拓者,年轻时身高优势显眼,媒体把他捧成“韩国内线希望”
结果来到NBA后,节奏、力量、位置感的落差让他举步维艰
有报道提到他在更衣室也曾出现冲突,最终在联盟只打了不多的比赛就被交易、裁掉,回国面对巨压
他现在回看自己的经历,也强调适配与心态的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亚洲内线在NBA的课题很明确:不是天赋不够,是怎样把天赋换算成符合节奏的技术细节
为了把“自律”这个词说清楚,我们不妨看一个更重的反面例子
安东尼·爱德华兹天赋拉满,但2023年到2025年间,私生活连续爆雷、官司缠身、训练出勤下降,赛季场均得分比前一年掉了几个点,代言也受影响
多位前辈提醒他“再不收敛,薪水都不够付抚养费”
他不是不能打,是分心的代价太大
这个故事对杨瀚森的提醒很直接:在最该沉住气的窗口期,不要让场外把场内掏空
当然,只批评没用
对内线新秀来说,明确且可执行的改进清单更重要:体脂管理、转换速度、短角三分的威胁、顺下接球后的二次决策、守挡拆时的角度选择
有分析师形容这是“把自己从只擅长静态对抗,升级到能在动态环境解决问题”
球探报告普遍写到他护筐本能不错、掩护稳,但面对强侧连续换位时反应慢半拍;
这不是缺点定性,是训练方向
说白了,路是看得见的
球队态度也有信号
从下放到召回只隔了一天,说明球队并没有把他排除在计划之外;
连续DNP更像是让他先旁观,避免硬上导致信心更伤
这套操作在NBA并不罕见
只要训练质量和适配度往上走,轮换口子随时会开一条缝
尤其是漫长赛季里,伤病、背靠背、对手风格变化,都会需要不同类型的内线样本
机会不是没有,只看你准备得够不够
我个人想看的是细节上的转变
比如训练后多做十分钟的脚步和核心;
比如主动在战术板前用英语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比如把“探店”的时间压缩到不影响恢复
这些听起来像鸡汤,但全是硬指标
你看那些从落选秀打到主力的内线,他们的故事都不传奇,都是一点点把“能打十分钟”变成“能打二十五分钟”,再变成“关键时刻让我上”
这个阶梯没有捷径
还有一个现实层面的利好:美国球迷的包容度,能替你挡掉一部分外部压力
有人替你说别急,有人愿意等你,这种氛围对新秀确实更友好
但友好的氛围不是护身符,最后还是要靠你在场上把争议压回去
一句话,舆论能帮你撑到门口,自律和表现才是把门推开的手
再说河升镇,他的经历不是“失败”的标签,而是提醒
别被外界捧杀,也别被一时的冷板凳击穿,关键是把自己从“亚洲联赛的绝对优势”转换到“NBA体系的可用功能”
这件事其实体感很明确——你在场上每一次追罚球线、每一次补位对角线,都在给教练一个选择题:下次要不要继续用你
把这个选择题变简单,机会就会变多
最后还是回到那句最直白的话
天赋是门票,自律是保修卡
杨瀚森的门票已经在手,保修卡要他自己去激活
如果他真像训练馆里的那样,把汗水累积起来,战术、语言、饮食这些螺丝一颗颗拧紧,轮换的门不会永远关着
我也好奇,他能不能把那张“探店博主”的截图翻篇,换成一张“末节守住三分钟”的画面
毕竟,球迷最愿意看的,是一个年轻中锋把自己从被动,慢慢踢回主动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