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没想到,南京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成都,已成为全国焦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01:53 1

摘要:每天800家新公司扎堆注册,成都却靠五块钱一杯的茶把年轻人留下来了,这账怎么算?

每天800家新公司扎堆注册,成都却靠五块钱一杯的茶把年轻人留下来了,这账怎么算?

把日子过成诗之前,先让钱包鼓起来。

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冲到9056亿元,甩开隔壁西安两千多亿。

火锅底料、小酒馆、剧本杀、新能源车,统统算进这笔账。

最意外的是,贡献最大的不是奢侈品,而是五块钱一位的老茶馆,连带旁边五十块一局的剧本杀,混搭出三成消费增量。

便宜和贵放在一起卖,居然没人嫌突兀。

有人担心低成本等于低质量,数据把顾虑按在地上摩擦。

每天800多家新企业落地,七成落在文创和电子信息。

程序员凌晨写代码,中午溜达到楼下茶馆点一碗三花,盖碗一掀,bug好像也没那么烦。

公司不打卡,老板带头午休,项目进度却一点没拖。

2024年成都新增人口又拿了全国第一,年轻人用脚底投票,比任何广告都响。

留下人容易,留下钱才叫本事。

宽窄巷子下午三点就挤不动,游客心甘情愿排队买十块钱一碗的冰粉。

旁边咖啡馆把川剧脸谱印在拉花上,一杯卖三十八,照样有人拍照打卡。

老茶馆把竹椅换成软垫,五块钱茶位费不变,营业额翻了一倍。

菜市场更离谱,大妈们边砍价边直播,团购群一晚上能接三百单。

烟火气加上手机信号,就成了现金流。

有人把成都当成慢生活标本,其实它暗地里把发动机踩到五千转。

天府软件园凌晨灯不灭,中欧班列12天飙到德国,车厢里塞满笔记本零件和跨境电商小包。

欧洲车企把发动机运到龙泉驿,装上电池后再拉回欧洲,一进一出,关税、运费、时间全省下。

2024年成都外贸额突破八千亿,六成是本地制造。

内陆城市把海港的活抢过来做,还做得更便宜,这事放在十年前没人敢想。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也没闲着。

三星堆黄金面具做成数字藏品,上线两分钟售罄。

蜀绣师傅和潮牌合作,一件卫衣卖999,年轻人抢着穿。

川剧变脸演员开短视频账号,点赞破百万,打赏比剧场票房高。

2025年文创产业要占到GDP的8%,过去靠补贴活着的院团,现在靠联名吃饭。

传统手艺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变成流水线上的爆款元素,谁再说非遗只能供着,成都第一个不同意。

有人算过一笔账,同样月薪一万,在上海交完房租剩三千,在成都还能剩六千。

多出来的钱不是省出来的,是生活成本直接砍半。

房租两千出头,地铁通到小区门口,一碗面十二块吃到撑。

晚上九点下班,地铁里还有空位,回家路上顺手买束十块钱的鲜花。

第二天周六,骑车二十分钟到郊外摘草莓,回来路上把娃的学费赚出来。

北上广给不了的松弛感,成都直接打包赠送。

城市竞争到下半场,比的不是谁楼高,是谁家员工不抑郁。

成都把加班做成选择题,不是必答题。

公司不鼓励深夜打卡,园区配套健身房、托儿所、宠物店,下班真能让人说走就走。

2024年成都心理咨询门诊量增速只有全国平均的一半,年轻人焦虑值肉眼可见地低。

别的城市用补贴抢人才,成都直接给心情放假,这一招比几百万安家费更管用。

当别的城市还在抄深圳作业,成都把卷子撕了,自己写答案。

不拼高楼,拼楼下有没有五块钱的茶;不拼口岸,拼火车能不能12天到欧洲;不拼补贴,拼年轻人想不想留下来。

烟火气、历史牌、国际范,拆开都能单独卖钱,合在一起就成了无法复制的护城河。

中国不缺会赚钱的城市,缺的是把钱赚了还能让人按时睡觉的地方。

成都把这道题解开了,后面排队抄作业的二线城市,有的忙了。

来源:自若海燕一点号

相关推荐